年轻人喜爱的“深夜食堂”不仅关乎钱袋子( 二 )
夜间消费的主力军是年轻人 , 他们提出了怎样的消费需求 , 是各大城市在发展“夜间经济”时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 如果一厢情愿地投入 , 盲目地点亮商铺的灯 , 也有可能“水土不服” , 在市场上遇冷乃至被排斥 。
夜间经济 , 不能贪大求全 。 目前 , 一说起夜间经济 , 很多人可能想到大型商场、购物综合体在夜里延长营业时间 。 综合商业机构固然能够满足人们“一站式”的购物需求 , 但人们的夜间消费其实呈现出鲜明的结构性 , 要求所有商铺延长在夜间的营业时间 , 既不现实 , 也不符合市场规律 。 况且综合商业机构数量有限 , 很难满足人们出门几步路就能解决的夜间消费需求 。
过度关注“头部”商家 , 忽视离居民更近也更接地气的商家 , 并非发展夜间经济的良策 。 比如 , 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是夜间经济的典型形态 , 然而 , 即便是在一二线大城市里 , 24小时便利店的发展状况也不尽一致 。 有的城市主城区实现了下楼几步就有便利店 , 而有的大城市很可能走遍一条大街也找不到一家便利店 。 尽管有人从中分析出气候、南北消费习惯差异等原因 , 但不可回避的是 , 城市管理政策也对夜间经济是否“便民”起关键作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