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历史上,张小巧是如何演《花果山》里的白胡须的老头的?

名家故事:张小巧老师,丑角名家、有名越剧丑角表演艺术家、少壮越剧团的四柱头之一、越剧名丑、原卢湾越剧团有名表演艺术家、丑角演员、越剧演员 。
新中国成立以后,给越剧事业带来了勃勃生机,酷爱越剧丑角艺术的张小巧也迎来了艺术的春天,她加入了当时的“少壮越剧团”,生活稳定、心情舒畅,艺术上日趋成熟、戏也越来越好看了 。
解放以后到退休她一直在一个剧团工作吗,是的,她一直在“少壮越剧团",到文革以后就改为现在的卢湾越剧团到现在当时为止,1953年她和陆锦花演出《花果山》,那时她做了一个白胡须的老头,去说服孙悟空不要去大闹天宫,但是孙悟空威风凛凛在花果山上,听说自己讲这些话,小猴子们非常气愤地对说客踢一脚,自己跌下去用一个抢背,摔下去以后她不会讲话了,血就喷出来了,白白的胡须就滴下血来,她以为自己气闷,不知道是吐血了,她还以为是鼻血呢,摸摸怎么这么多血,最后她还是坚持把戏演下来了 。张小巧老师在艺术上精益求精,在生活中也是乐于助人 。看看她当年的几位同事谈谈他们眼中的张小巧老师 。宋九经说,有次我们到外地去巡回演出,在演出中我们一起到外面逛马路,走到一半、不知小巧老师到哪里去了,自己很急,赶紧去找她、一看,她跟在一位老太太后面,哎呀,自己说,你在干什么呀,她说、你看、这位老太太头发梳S型、脚是小脚,这种形象在我们舞台上是很需要的,她一方面在琢磨、一方面在学习,这是她学生活中的人物,她还琢磨动物的动作,有次她们经过一个农贸市场,一个蟹桶翻了、很多蟹都爬出来,蟹在外面爬,这时小巧老师看得很认真,她就说,蟹是横爬的,下次在舞台上演出有很多角色,尤其是坏人要横行、横走,这样走出来就对一个角色,能体现出是坏人、横行霸道,所以在《凤冠梦》中有一个贪官,她就用了鸭子的形象出场,摇摇摆摆出场,她就借鉴了鸭子的走路 。
越剧编剧张光楣说,她表演艺术的特点是什么,自己用六个字概括,一个是灵巧、一个是技巧丶一个是精巧,灵巧是活灵活现、演一个像一个;技巧就是说,她经过精益求精的考虑,往往她想的点子是出奇制胜的,包括她讲到的服装方面,所以她非常出奇制胜,还有一个是精巧,都是高品位的、比较有深度的 。
“我家里穷,只读过三个月的书,写信读剧本都很困难 。一次演出时,还唱出了错别字,闹了很大的笑话 。进戏剧学院进修后,希望对越剧丑角艺术有所创新,我大胆去掉了鼻子上的白方块 。”--张小巧
她呢从小没读过多少书、也没多少文化,那么她怎么会把戏演得那么传神呢,这个呢我读过三个月书,我家里穷,为什么我会读三个月的书呢,当时他哥哥在上海,那时还小在做童工,写回来的一封信,妈妈要走二三里路请人看信,妈妈就说,哪怕是当当卖卖也要给你读一点书,可以看看信,不要夜里来信、也要走很多路去请人看信,所以妈妈就给她去读书了 。到上海后都要学剧本了,在学剧本中真好笑,有一次她演一出戏,因为唱了错字搞出笑话,人家都笑出来,你近来把态度的態(繁体),近来你把“熊度”,把“态度”唱成“熊度”了,大家都笑话她 。现在想想,要好好学文化,没文化她深受体会到不能深入角色,也不能理解一些兄弟剧种他们要表演的是什么意思,如果这点自己不懂就不能演好这个戏,所以她是克勤克俭、夜里她也练、她就这样练,读了一些书对她有极大的帮助,对她进一步提高、向兄弟剧种学习、对剧本的理解得到了很大的帮助 。说得真有道理,知道在戏剧艺术中的丑角往往在鼻梁上画一个白的方块,但是觉得她在有些戏当中的丑角鼻子上并没有这样一个方块,那是为什么呢,她是这样想的,因为越剧比较优雅、斯文、优美 。自己作为越剧的丑角演员不能一直停留在老的一套程式和一种传统的东西上,自己应该根据越剧的表演特点结合起来,当时有很多人反对脸谱化,在戏剧学院学习的时候也反对脸谱化,一出来就是一个白鼻子或者是坏人的样子,她想想很有道理,所以在电影里(人物)对她帮助很大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