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严”医美广告执法落地满月,有医美机构仍“踩红线”

“只有与众不同才能百里挑一”“面部一枝花全靠鼻当家”“一针消纹,定格青春”……制造容貌焦虑、捆绑营销“美丽”、信息虚假,这些类型的医美广告你是否避之不及?长期以来,不仅助长了不良社会风气,更是弱化了医美整形背后的风险 。不过今后,它们将有望逐步被清场 。

“史上最严”医美广告执法落地满月,有医美机构仍“踩红线”

文章插图
今年8月27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征求《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意见稿提及,将重点打击制造“容貌焦虑”、利用广告代言人为医疗美容做推荐等广告乱象 。即便只是征求意见稿,但一时之间也引起了医美行业上游机构,资本投资者,从业人员等的集体恐慌,不少依靠广告而维持业务发展的医美机构明显产生紧张情绪 。
“史上最严”医美广告执法落地满月,有医美机构仍“踩红线”

文章插图
同期,南都新医美观察课题组发布一系列医美广告乱象调查,并邀请行业专家直播解读新规,期望推动行业规范发展 。有业内专家在当时做出预测,相关政策可能会在今年9月份正式出台 。
“史上最严”医美广告执法落地满月,有医美机构仍“踩红线”

文章插图
虽迟但到,11月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发布《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提及依法整zhi各类医疗美容广告乱象,包括违背社会良好风尚,制造“容貌焦虑”等不良广告,广告主必须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才能发布或者委托发布医疗美容广告 。
“史上最严”医美广告执法落地满月,有医美机构仍“踩红线”

文章插图
《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正式发布后,不少人将其称之为“史上最严”医美广告法 。不过,出台近一个月来效果如何,各医美机构是否纷纷进行自我整改?医美广告乱象是否有所改善?本期,南都新医美观察课题组结合全国现状并以深圳市场为重点,带你深入了解 。
全国
各地医美罚单不断有专家划出医美广告禁区和红线
《医美广告执法指南》公布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曝光一批医美广告违规典型案件和案例,地区涉及广州、浙江、湖北、贵阳、江西、福建、江苏、上海等多地医美机构,处罚金额在10-50万之间 。据相关资料显示,山东省目前已有30家医美机构遭停业整顿,7家医美机构被吊销营业执照,共计罚款640万元 。需要注意的是,医疗机构2年内若是违法发布3次医疗广告,相关部门可依法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吊销相关科目 。
而这些机构被罚的原因多半涉及使用营销类非规范用语、手术前后对比照,含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的规定以及以虚假广告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 。其中,高频被罚词为绝对化用语,例如:无痛、安全、有效、细胞干细胞、真人对比、最权威、最先进、yongjiu、肉毒素…..等等 。
有医美行业专家表示,对于医美机构来说,并不是意味着以后干脆就不打广告了,而是要做到规范化,前提则是要细化医美广告禁区和红线 。例如,涉及宣传医师和专家的,禁止使用“mingpai 、优秀、资深”著名、jinpai、最好、最佳、首席、国家ji、亚洲、全球”等绝对性和夸大用语 。宣传本机构外籍及港澳台医师的,仅限宣传其所在国或所在地服务机构及其任职、所在行业协会及其任职 。涉及宣传诊疗服务项目的,禁止使用“韩式双眼皮、欧式芭比眼、达拉斯鼻、精雕、线雕、美人雕、逆龄术、冻龄术”等营销类的非规范用语,禁止出现术前术后对比照 。涉及药品或器械的,仅限使用注册的专业名词,禁止使用“美白针、童颜针、瘦脸针、水光针”等营销类非规范用语和手术前后对比照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