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最小的儿子爱新觉罗·永璘,最终的命运如何?( 九 )


在嘉庆帝在位的日子里,永璘依仗皇兄的庇护,任性胡闹,晃晃悠悠,悠然自得地过着逍遥日子 。因为永璘态度鲜明地表示了对于权力的远离,从不对朝政有任何热心,对于嘉庆帝是毫无威胁 。所以嘉庆帝可以尽情地彰显兄弟之情,而不用担心有什么后患 。
整个嘉庆一朝,永璘基本上是远离复杂的朝廷政治斗争,住在豪华王府内,过着富贵闲人的快乐生活,逍遥自在 。虽然也犯了一些小错误,比如:嘉庆五年(1800年),为了给养母颖贵妃过七十大寿,私自进入进宫,而没有事先奏明嘉庆帝,被斥责退出乾清门,留内廷行走 。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因交奏折给内奏事太监,与朝廷体制不符,被罚俸禄,等等 。
这些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即使因此被皇兄教训一下,也是做给别人看看,无关疼痒 。永璘在嘉庆帝眼里,还是那个不成器的爱弟,做事不着四六是常态,意思意思说两句,基本也就过去了 。
永琰放肆玩乐、无忧无虑的过了二十多年快乐时光,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五十五岁的永璘患病,并很快病危 。嘉庆帝十分忧虑,亲自赴庆王府探视幼弟,并安排太医院妥善诊治 。皇帝的关爱,还是没有挽回永璘的病情,眼看病势逐渐加重,即将不久人世 。
在永璘临终前,嘉庆帝为了给弟弟延续王爵,将永璘的庆郡王晋封为庆亲王(清制:宗室爵位除世袭外,均需降等承袭,永璘如果以郡王去世,则其子将被降为贝勒 。晋封永璘为亲王,则可以使其子以庆郡王袭封 。这也是嘉庆帝爱护永璘的表现),最后一次对幼弟给予照顾 。
晋封庆亲王不过数日,永璘病逝,朝廷赐谥号“僖”,称“庆僖亲王” 。
“僖”在谥号法里,是游乐无度、喜好声色的意思,同时也有恭慎无过、畏忌小心的含义,总体来说,就是混吃等死、无所建树,你好我好大家好 。这个“”僖”字,对于永璘来说,真的是名副其实,恰如其份了 。
多年后,永璘的孙子奕劻,投孝钦太后(即慈禧太后)之所好,逐渐进入清廷权力中枢,成为举足轻重的朝廷重臣,执掌大权 。而爵位也从辅国将军一路晋为贝子、贝勒、加郡王衔 。光绪十年(1884年),奕劻在“甲申易枢”中,成为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并重获祖父永璘的封爵“”庆郡王” 。
光绪二十年(1894年),奕劻晋封庆亲王,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更进一步获得“世袭罔替”地位,使得“庆亲王”成为清第十二位,也是最后一位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 。这些不是本题的涉及方面,不再叙述了 。
一出生就有乾隆老爹和皇贵妃老妈宠着,长大后又有亲哥嘉庆皇帝罩着 。住着和珅的大豪宅,和皇帝不拘礼节 。爱新觉罗·永璘的富贵安逸生活,可以说是除皇帝之外的全国人民的梦想 。
永璘是乾隆的第17个儿子,他出生的时候,乾隆已经是56岁的“高龄”,老来得子的乾隆,抱着这个小儿子,心里乐开了花儿 。
永璘的母亲孝仪纯皇后魏佳氏,说起来大家应该都熟悉 。最早在火爆荧屏的清宫剧《还珠格格》中便有她的身影,她就是那个温柔善良的令妃,也是继乾隆的富察皇后之后,乾隆最宠爱的女人 。
令妃总共为乾隆生了四子二女(其中有二子早夭,剩下的两个儿子便是永琰和永璘),可谓是皇家延绵子嗣的大功臣,她的儿子永琰还继承了帝位 。多子多福在令妃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
爹是一国之君,妈是宠冠后宫的贵妃,自己又是乾隆皇帝最小的儿子,说永璘是泡在蜜罐儿里长大的也不为过 。
万事顺遂的永璘却在9岁那年,亲妈去世 。乾隆便安排颖贵妃巴林氏抚养他长大 。颖贵妃一生无子,对永璘视如己出,二人感情也非常深厚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