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吃饺子是什么时候流传下来的?为什么会吃饺子呢?

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1月7-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 。此时,地球位于赤纬-16°19',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仅有33°47' 。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 。
四季中最寒冷的季节,终于来了……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这是说冬季自此开始,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们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开始养精蓄锐,为春季做储备 。
我国古代将立冬节气分为3个5天,并由此定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入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 。
立冬,在古代社会是“四时八节”之一,人们一般都要举行祭祀活动 。立冬是十月的大节,在中国民间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农民自己亦获得饮酒与休息的酬劳 。
为什么要吃饺子?
立冬期间中国民间以立冬为冬季之始,需进补以度严冬的食俗 。立冬为什么吃饺子?因我国以农立国,很重视二十四节气,“节”者,草木新的生长点也 。秋收冬藏,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选择了“好吃不过饺子” 。
立冬后,就意味着这一年的冬季来临,草木凋零,蛰虫休眠 。人类没有冬眠这个说法,但却有“立冬补冬”的习惯 。用来“补冬”的食物,一般热量比较高,如鸡鸭鱼肉等,有的还会和中药一起煮,来增加进补的功效 。有的地方,立冬要吃甘蔗、炒香饭 。在北方,立冬少不了要吃一顿饺子 。
其实,在古人的认知中,立冬具有时间节点般的意义 。立冬这一天,在古代,皇帝会有迎冬之礼 。据说,这一礼仪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比如《吕氏春秋》中就有相关记载 。
秋收冬藏,一年的辛劳有了结果 。许多立冬的习俗都在提醒着人们,经历了秋天的丰收,冬天也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时节,通过冬季的休养,期待未来的兴旺吉祥 。
【立冬吃饺子是什么时候流传下来的?为什么会吃饺子呢?】冬天严寒难耐,人们自然需要多补充营养 。有的地方把立冬称为“养冬”,就是补养身体的意思;又或者,有的地方要炖猪蹄吃,据说可以防止冬季手脚冻伤 。秋冬季节之交,“交”子之时吃饺子,意在新旧交替,祈祐好运 。所以说“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