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具湖光山色的凤台小戏

凤台小戏源自于明末清初 , 是一个剧目短小精悍、音乐清脆欢快的小剧中 。它产生于太行山脊和顺县的凤台村 , 至今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大家或许对于这种别具湖光山色的凤台小戏并不是特别的了解 。
【别具湖光山色的凤台小戏】那么 , 接下来 , 就让小编带领大家一起从城市文化的角度一起来了解一下凤台小戏吧!
凤台小戏的分类
凤台小戏的传统剧目可分为三大类:一是从其他剧种移植来的整本戏;二是源于民间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小戏;三是形式上以歌舞表演为主的戏 。凤台小戏结构简洁 , 篇幅精练短小 , 故事集中 , 形式活泼 。内容主要反映了人们对爱情自由的追求 。凤台小戏多为一个剧目只表现一段故事 , 时间都在15至20分钟左右 , 全部是折子戏 , 格调清雅 , 带有水乡的轻盈欢快 , 富有江南娇健的柳拂风味 , 整个小戏有戏即完 , 情到即终 , 理到即止 , 高潮即是结束 。是以精取胜 , 没有悲剧 , 是一种顺乎民意的小正剧和小喜剧 。
凤台小戏的的音乐特色
凤台小戏的音乐色调鲜明 , 韵律独特 , 乐器也和其他剧种有所不同 , 唱腔极有情趣 , 节奏平稳舒缓 , 耐人寻味 。唱腔不属板腔体 , 但却以散板、慢板、中板、快板等节奏来表现人物不同的喜怒哀乐 。凤台小戏演唱的调高可以根据演员的嗓子和曲牌的音域来定 。唱腔结构由很多独立的曲牌组成 , 属于联曲体的结构 。现留存有37首曲牌 , 有的可以单独反复使用 , 也有的是几个曲牌连接使用 。
凤台小戏的唱词自由流畅、朗朗上口 , 唱句长短不等 , 但文学性强;语言精练、生动活泼、韵律和谐 , 唱词有七字句、十字句、五字句、四字句、三字句和类似元曲结构的长短句 , 运用自然 , 不拘一格 , 给人以干净利落的美感 。唱腔中的虚词衬托和全部唱腔血肉相连 , 使唱腔丰满动人 , 韵味更浓 , 如“哪哈依呀嗨”、“哎嗨呦”等 。凤台小戏的道白与其他剧种不同 , 它以“蒲白”为基调 , 除了唱词间的夹白和简单的对话外 , 大都以韵白为主 , 间或也用方言乡语 。每句字数相等 , 句尾必须押韵 , 并和唱腔前后呼应 , 相辅相成 。表演上唱、做、念兼备 , 没有武功戏 。
“凤山脚下一枝花 , 元夜飞红分外佳 , 歌舞飘香入万户 , 千年传艺在农家” , 这首诗充分反映了“凤台小戏”这一民间剧种的历史艺术价值和地方特色 , 和河曲二人台一样 , 都可堪称为山西群众最喜闻乐见的魅力艺术 。总的来说 , “凤台小戏”的曲调流畅而优美 , 风格清新 , 结构方整 , 节奏活跃富于变化 , 特别具有一种湖光山色的韵味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