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树梨花压海棠”是怎么来的?

当然,此故事有演绎的痕迹,也沾着花柳气,版本自在,作品欣然 。天纵奇才竟将地生的凡物神化了 。有曰北宋当朝尚书郎中张生和苏轼是忘年交,坊间笑谈80岁聚18岁小妾为妻,张先生高调赋诗:“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 。当卿巅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席间苏轼唱和:“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之后老张89岁8年间,小妾为他生下两男两女四子,这下张老汉膝下共十儿两女,小女与之差一花甲,真可谓:“一树梨花压海棠”……
前言
据说北宋有三个张先,欧阳修给写墓志铭的是北方的张先,一树梨花压海棠的张先(990—1078)是乌程(今浙江湖州)人 。张先是天圣八年(公元1030)的进士,及第时已经40岁了 。
张先是北宋词坛的一个代表作家,在词从小令向慢词的过渡中是一个重要人物 。因为善于用“影”字,因此被人称为“张三影” 。不过他被后人所知,却不是因为词填得好,而是一个八卦故事 。

“一树梨花压海棠”是怎么来的?

文章插图
对于普通人来说,张先最出名的还是他八十岁娶小妾的故事,据说张先很开心地写了一首诗:
治平元年(1064)张先74岁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张先八十岁的时候,苏轼(1037—1101 )应该是33岁,正是王安石变法的第二年,当时苏轼在京正忙着上书神宗全面批评王安石新法 。

不知道苏轼怎么知道远在江南的张先娶了一个小妾,而且还写了一首诗拿老头子开起了玩笑:
熙宁四年至熙宁七年(1074年),苏轼才被派往杭州任通判,那时候的张先已经八十四岁了 。这首苏轼的诗不见于苏轼文集,很可能是杜撰的但是苏轼给张先写得这首诗很像是后人杜撰的 。
“一树梨花压海棠”是怎么来的?

文章插图
苏轼在熙宁四年去了杭州,第一次认识了张先:
根据苏轼的另一首诗来看张先娶妾时已经八十五岁了,正是苏轼去杭州的第二年 。到底张先娶了两次妾呢,还是只有一次就不清楚了 。也许后人杜撰的“一树梨花压海棠”故事搞错了时间,把张先娶妾的故事张冠李戴了?
“一树梨花压海棠”是怎么来的?

文章插图
苏轼《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
杜甫的《南邻》有一句“锦里先生乌角巾”,杜甫的邻居自然不是凡人 。
柱下相君,是指西汉张苍,妻妾以百数,临老无齿靠乳汁喂养 。传说张苍最后活到一百零几岁时才去世 。
江南刺史,是指刘禹锡,刘禹锡嘲讽写《悯农》的李绅”花天酒地,写了一首《赠李司空妓》讽刺他: 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
结尾一联中,安昌客是指安昌侯、东汉安帝时太傅张禹 ;彭宣是张禹的学生,苏轼用这两个人作比,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 。

苏轼掉书袋夸赞张先是:杜甫的邻居、妻妾以百数的张苍、悲天悯人的刘禹锡、学识渊博的张禹 。然后自比为晚辈彭宣 。
“一树梨花压海棠”是怎么来的?

文章插图
据说叶梦得诗话说,张先收到苏轼《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以后,以原韵唱和了一首,可惜只流下来两句:愁似鰥魚知夜永,嬾同蝴蝶為春忙“:
熙宁五年(1072)冬,苏轼认识张先的第二年《和致仕张郎中春昼》中写到:
杨枝,是白居易的典故,唐人孟《本事诗》记载:“白居易有姬人樊素和小蛮,樊素善歌,小嘴长得艳若樱桃;小蛮善舞,细腰则纤纤似柳 。乐天公至爱此二美眉,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