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儿瓜有什么作用?如何进行人工种植?( 三 )


1.施肥耕地
猫儿瓜较喜肥,尤其喜欢有机肥 。因此,应采用农家肥做底肥 。依据经验,每亩应采用厩肥1500公斤;土杂肥1000公斤;人粪尿500公斤混匀撒施,这样可以提高肥效 。农家肥撒施后,深耕耙平 。为预防干旱,应做一米宽的高畦利于浇水使用 。
2.大田浇水
猫儿瓜有喜潮湿的习性,尤其在苗期,更喜潮湿的土壤环境,因此,在移栽前还应浇水“洇”地 。这次浇水一定要彻底浇透,不能“水过地皮干” 。种植地彻底浇透后,还要晒田三天,然后用铁耙将种植地表土“搂”松,为移栽做准备 。
(三)移栽
当苗床上的苗子有3片真叶并且高10厘米时即可进行移栽 。移栽应选阴雨天或晴天下午太阳偏斜时进行 。在移栽前先挖种植穴,并将穴与穴之间的距离均控制在2x2米或2x3米,挖穴的穴深应控制在2厘米,以便有8厘米植株露出地面 。
穴挖好后,应垂直将猫儿瓜的苗子放入穴内,然后覆少许土,以苗子不倾倒为宜,接下来进行浇水,并将穴灌满 。待穴中的水彻底“洇”完后进行最后一次覆土,并在覆土完毕后将土压实即可 。
(四)栽后管理
1.追肥
当移栽后的苗高达15-18厘米时进行第一次追肥 。追肥应以非常稀薄的人粪尿为主,也可采用0.1%的尿素水进行追施 。在追施肥料前,应在距植株根部15厘米处开一浅沟,然后将稀薄的人粪尿或尿素水顺沟灌入,待肥料彻底“洇”完后覆土即可 。
第二次追肥可在苗高25厘米时进行 。此次追肥应采用复合肥 。追肥的方法是:在距猫儿瓜植株根部10厘米处挖穴,穴深为10厘米,然后将复合肥施入并覆土即可 。一般情况下,每亩需肥量为30公斤 。
第三次追肥可在苗高30厘米时进行 。此次追肥应以追施尿素为主,以追施磷肥、钾肥为辅 。一般情况下,可亩追尿素30公斤,磷肥10公斤,钾肥5公斤 。追肥的方法与第二次相同 。
2.中耕除草
由于猫儿瓜的种植密度不大,因此,易出现田间草害 。原则上不要使用除草剂除草,因为有一些除草剂对猫儿瓜有危害,可导致猫儿瓜死亡 。所以,应采用人工拔草的方式进行除草 。具体除草次数可根据草害情况进行确定 。
中耕应进行三次 。第一次是在第一次追肥之后的第五天进行,此次中耕宜浅不宜深;第二次中耕在六月末进行,此次中耕可以深一些,但不宜超过8厘米;第三次中耕应在七月中旬进行,此次中耕的深度应在10厘米左右,以便增加土壤的通透性 。
3.浇水
一般应根据土壤的干旱程度适时浇水 。在夏季,原则上应每隔10天浇水一次,以确保土壤中有足够的水分供给 。
4.搭架攀缘
猫儿瓜是缠绕性攀缘藤本植物,因此,一定要搭架 。当猫屎瓜藤蔓长到50厘米长时,就要及时搭架并引蔓上架 。搭架的方式有多种,最好在两株葛苗中间斜插一根竹竿,再将相邻两行的竹竿交叉为"人"字形,并在架上放一根长竿,然后用绳索捆绑固定即可 。这样的棚架不容易被大风吹倒,比较结实 。
5.适时修剪
猫儿瓜修剪能极显著地提高产量 。一般情况下,修剪应在5月中旬时进行,修剪方法是:每条母茎选留2~3个新梢,将余下的剪除即可 。
猫儿瓜的主要病害有白粉病、短缩病、枯萎病、锈病和叶斑病,主要虫害有红体叶蝉、蚜虫、毛辣虫、尺蠖等 。
(一)白粉病
白粉病主要为害猫儿瓜的叶片,降低叶片的光合作用 。
防治方法:可采用20%四氟.吡唑酯、15%粉锈宁1000倍液、2%抗霉菌素水剂200倍液、10%多抗霉素1000至1500倍液进行喷洒防治 。一般需要喷洒3-6次,间隔期为5天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