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清明节的形成
如今我们过的清明节,其实是把清明节和寒食节一起过的 。但是在古代,是先有寒食节,后才有清明节的 。
“寒食节”,传说是晋文公重耳,为了纪念被自己误杀的介子推设置的节日 。重耳没有当上晋国国君的时候,介子推和他一起逃亡 。中途没有食物,介子推就割自己的腿肉给重耳食用,救了他的命 。后来重耳当上国君,想邀请介子推到朝中任官 。

文章插图
介子推拒绝了他,背着母亲一起逃进深山 。重耳为了逼介子推出来,就放火烧山,没想到烧死了他 。重耳为了让后人记住他这个过失,并引以为戒,于是把介子推死去那一天当成“禁火日” 。大家都不要生火 。
这个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名人的事,但是盛行的时期却是在汉朝后 。魏晋的时候“寒食节”特别流行,当时的“清明”还不是节,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 。
等到李世民登基之后,因为李家是山西晋人,他的家乡爱过“寒食节” 。于是通过朝廷立法,就把“寒食节”加上“清明”这个节气的名称,让它们“合流”了 。唐朝在《开元礼》中规定:寒食通清明,每逢寒食,放假三日 。后来到了唐德宗的时候,又把假期延长到了七天 。
三、清明祭祀的公祭与私祭
清明祭祀,源于祖先崇拜,而祭祀活动又要分成“公祭”与“私祭”两种 。一方面要祭祀华夏共同的祖先,比如人文始祖伏羲、女娲、三皇、五帝;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进行私祭 。

文章插图
公祭由朝廷来主持,皇帝在“天坛”进行 。与此同时,地方官吏与乡绅也会在供奉黄帝、炎帝等华夏共祖的庙宇里面进行祭扫活动 。私祭又叫家祭,就是陆游在诗中提到那个“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家祭” 。
私(家)祭在各地的习俗也不一样 。一般在进行这种私祭时,出嫁的媳妇也会被要求回到娘家,带上一只大公鸡,杀鸡浇血到祖先坟头上,以供“血食” 。另外,扫祭也是因为:春天来了,小动物活动频繁,杂草丛生 。要替祖先的坟头除草,补好被狐鼠打穿的洞穴 。

文章插图
结语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是儒家文化对中国人最基本的要求 。每一个人都必须做到 。因为只有尊重自己的先祖,后代的人们才会更加团结,更加具有凝聚力 。每一次清明前后,海外都有很多游子归乡扫墓,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清明节自唐朝成形之后,元、明、清三朝都是汉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祭祀扫墓的时间,从每年四月五号清明当天开始,持续十天左右才结束 。
我们六安这边是清明前三天与后三天,祭祀时间在午后 。
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融合了寒食节的禁火、冷食习俗 。传说寒食节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节日,在民间传说中寒食节虽与介子推有关,但寒食起源,并非为纪念介子推,而是沿袭了上古的改火旧习,即如《周礼》所说“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 。寒食节是流传于我国北方中原一带古代较早的节日,寒食节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上坟祭扫、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 。由于北方寒冷,春三月气温上升正值改火的时节,人们在新火未到之时,要禁止生火 。汉代称寒食节为禁烟节,因为这天百姓人家不得举火,到了晚上才由宫中点燃烛火,并将火种传至贵戚重臣家中 。据《后汉书》记载,最初的寒食节时间很长,最长的105天,最短的也要近1个月 。寒食节期间不得生火,只能生食,对人的健康不利 。
- 小孩出鼻血可能是得什么病?
- 小孩出鼻血可能是得什么病?
- 家里有孕妇,装修时应注意什么?
- 定州一中是百强中学吗
- 氯化钡是沉淀吗
- 中国第一条铁路是谁修建的?
- dnf奶妈换装buff
- 允贤与祁钰的悲剧是怎样酿成的?
- 水分很大的简历是怎样的?
- 宝宝爱打嗝,该怎么办?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