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条规矩也是陷阱,即“碰杯就要干,听响是两杯”,客人哪里知道这个,主人举杯敬酒,作为客人当然也要举杯相碰(国宴尚且碰杯),至于碰杯就干而且听响喝两杯,走遍中国,恐怕也就是我们徐州人能有此“发明创造”了 。
还有就是巧立名目,劝客人喝酒 。什么“前三杯酒一定要干,后面可以随意”,“女士给你敬酒,你好意思不干吗?”“你不喝鱼头酒,我们怎么吃鱼?”等等,尽可以归为这一类 。其实,什么酒都可以喝,什么酒都可以不喝,喝不喝关键要看自己的承受能力 。
【品味独特的徐州酒文化】但是,徐州人不管这些 。不仅如此,徐州人还会向客人灌输喝酒比身体更重要的理念:“只要感情真,哪怕打吊针”,“只要感情铁,哪怕喝出血”等等 。说得客人云里雾里,不知不觉头重脚轻,语无伦次 。至此,我们徐州人方露出胜利者的微笑 。
劝酒本身无可非议 。尽地主之宜,让客人尽欢,实在是人之常情 。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客人尽欢之时,主人在干什么?这是客人很在意的一个问题 。蒙古人善饮酒,也善劝酒 。凡是去过蒙古的人,都深深领教过蒙古人的唱歌劝酒,客人不喝,热情好客的蒙古人会一直唱下去,客人醉成一滩泥之时,主人也走路打晃,宾客尽欢,其乐融融 。
因而醉过之后,让人念念不忘的是蒙古人的热情;东北人用大玻璃杯喝白酒,主宾尺度相同,主人大口喝酒,大块吃肉,同时也劝客人入乡随俗,若客人不喝,会让主人觉得你不够朋友,所以,醉在东北人的酒桌上,让你感受到的是东北人的豪爽 。相比之下,徐州人的劝酒规矩实在令人不敢恭维 。
笔者身为徐州人,无意玷污我们徐州人的形象 。然而,在大力倡导新时期徐州人文精神的今天,我们徐州的酒文化似乎也需作一番扬弃,与时俱进,大有必要 。敬酒不缠酒,多在“敬”字上下功夫,多在“情”字上做文章,让客人来徐州喝得尽兴,喝得舒坦,即使醉倒在徐州,还直夸徐州人“有情有义”,那才是真正的徐州“酒文化”呢!
- 云南四大民族剧种之一的云南壮剧
- 古色古香的福州十番文化
- 独具特色的新疆塔吉克族引水节和播种节
- “单弦”北京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 早产有什么征兆?如何有效的预防早产?
- 母乳不足怎么办?哪些方法能促进乳汁的分泌?
- 最近有人请客吃饭,用自制的葡萄酒给大家喝了,然后集体中毒了是什么原因?
- 说说喝茶减肥那点事儿
- 慈禧太后的丰胸食谱
- 网友提供瘦身茶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