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是个怎样的国家?( 十 )


然而,殖民地的富庶是建立在殖民者对黑奴残酷压榨基础上的 。正因如此,等到法国爆发大革命、无力在海地维持殖民统治时,黑人领袖杜桑·卢维杜尔便领导当地民众反抗法英殖民者(此时英国已入侵海地)、争取独立的斗争 。1804年1月1日,法属圣多明各宣告独立,定国名为海地共和国,它不仅是世界上第一个黑人共和国,同时也是拉美第一个独立的国家,意义极其重大 。
海地虽然获得独立,但由于内部派系众多、利益冲突严重,再加上英法美等大国的插手,导致该国频繁发生军事政变,政局长期动荡不安,严重影响到国家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 。1988年,海地举行史上首次民主选举,但民选政府很快便被军人推翻,此后又经历近20年的动荡,直到2006年才基本上消除军事政变现象 。然而,海地虽然暂时消除了军事独裁现象,但由于国家的极端贫穷,还是给社会秩序带来严重的隐患 。
作为传统的农业国家,海地有2/3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但由于该国以山地为主、缺乏耕地,再加上基础设施薄弱、耕作技术落后,导致粮食不能自给,每年需要耗费2亿多美元外汇来进口粮食 。除此之外,海地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经商环境恶劣,严重影响到经济的健康发展 。按照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海地人均GDP仅有751美元,人均日收入还不到15元人民币,是西半球最穷的国家,同时也是美洲唯一的最不发达国家 。
除了糟糕的自然条件外,海地之所以一贫如洗,还跟殖民者对当地资源的掠夺式开采(尤其是黄金)、长期发展单一的种植园经济、政局长期动荡不安、大地震的严重破坏等因素有关 。如今的海地,失业率极高,2/3的人口没有固定的工作,国家财政长期入不敷出,每年需要靠美国、欧盟、世界银行等国家或国际组织的大量援助,才能勉强维持生存 。
新世纪以来,虽然历届政府相继颁布一系列鼓励经济发展的政策,但由于难题太多、积弊难反,到目前为止,依然未见到积极的成效 。海地究竟何时摆脱贫困、走向小康,考验该国领导人的智慧和耐心 。
虽然同为第三世界国家,有着相似的反帝反殖斗争经历,但海地至今没有和中国大陆建交,而是与台湾保持着所谓的“外交关系” 。不仅如此,海地还在多个国际场合为台湾站台、背书,并且每年都提交支持它加入联合国的决议案,为台湾当局制造国家分裂提供了活动空间,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
然而,随着近年来中国与海地之间的交往逐渐增多,尤其是莫伊兹总统就职以来(2017年),海地国内要求重新审视与台湾的关系,呼吁跟中国大陆建交的声音开始成为主流 。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或许用不了多长时间,中、海两国便能实现关系正常化 。
资料来源:《列国志:海地/多米尼加》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