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瓶龋”是什么?奶瓶龋齿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三 )


最后,各位小朋友:关爱健康、保护牙齿、从今天做起!



“奶瓶龋”是什么?奶瓶龋齿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文章插图
关注我,了解更多育儿知识 。
什么叫“奶瓶龋”?奶瓶龋是婴幼儿龋齿分类中的一种,是发生于长期用奶瓶喂养,且喂养习惯不良的婴幼儿上前牙的龋齿 。由于奶瓶内多为牛奶、砂糖和果汁等易产酸发酵的食物,乳牙又刚长出不久,表面结构还未完全成熟,更易被酸性物质侵蚀 。又因奶瓶喂养时,婴幼儿的吮吸运动没有母乳喂养者活跃,且有的孩子长时间将奶瓶含在口中玩耍,唾液分泌减少,口腔自洁作用差 。奶瓶喂养时,瓶塞贴附于上颌乳前牙,因此这类孩子上颌乳前牙易患龋齿 。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应去口腔科就诊,对已产生的龋齿进行治疗 。另-方面,应改变不良的喂养习惯,喂完奶后可适当给孩子喂点温热白开水 。并且避免奶嘴长时间停留在口内,更不能含着奶嘴睡觉 。
平时经常能听到家长抱怨:宝宝的乳牙长出没多久就变黑了,甚至有些年轻父母误认为宝宝先天就是烂牙 。其实这种现象大都是因“奶瓶龋”所致 。奶瓶龋,就是指由于长期用奶瓶人工喂养,奶嘴紧贴于上颌乳前牙,而奶瓶内多为牛奶、糖水、果汁等易产酸发酵的饮料;萌出不久的乳牙与继承恒牙相比,其表面结构不成熟,矿化度低,抗酸力弱,这种情况下宝宝的乳牙就会受到奶瓶龋的频频光顾了 。
“奶瓶龋”是什么?奶瓶龋齿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文章插图
奶瓶龋一直是婴幼儿高发的口腔疾病,多见于1~3岁幼儿,城市幼儿的发病率高于农村,这与城市的孩子较多进食糖分高的食物有关 。同时奶瓶龋也与父母的喂养方式以及是否懂得保护、清洁孩子的牙齿密不可分 。不少父母为了安抚孩子或贪图省事,喜欢让孩子含着奶嘴入睡,这种错误的喂养方式会给牙齿带来很大隐患,是造成孩子奶瓶龋的主要原因 。宝宝夜晚休息时间长,唾液分泌减少,对口腔、乳牙的冲刷作用微乎其微,残留的奶垢则成了致龋菌滋生繁殖的温床,在如此长的时间内牙齿持续受到细菌代谢物的侵蚀,宝宝乳牙的健康可就岌岌可危了 。
奶瓶龋主要发生于上颌乳前牙,病情可进展迅速,破坏面积广,并且治疗效果差 。乳牙的龋坏同样会引起疼痛,严重时还可发生牙髓炎、牙槽脓肿等并发症,引起全身症状 。此外,过度使用奶瓶还有可能累及孩子牙床的生长和恒牙的发育,甚至形成“地包天”,影响孩子语言习惯以及口腔发育 。因此,为了您宝宝乳牙的健康,预防奶瓶龋是很必要的 。我们建议:
“奶瓶龋”是什么?奶瓶龋齿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文章插图
【“奶瓶龋”是什么?奶瓶龋齿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方法?】1.合理喂养
每次喂奶,最好不要超过15分钟,减少奶液浸泡牙齿的时间 。不要让宝宝口中含着装有奶汁、果汁的奶瓶睡觉 。一旦孩子能自己喝水就应该改为使用口杯,一般1岁以后就应改用水杯喂奶或用小匙喂奶了 。另外适时喂养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可以增加清洁牙面的作用 。
提倡母乳喂养 。母乳是母亲给予孩子天然的最理想的食物,有利于宝宝的消化、抵抗疾病 。母乳喂养是母婴情感的纽带 。
2.清洁口腔
在宝宝喝完奶以后再喂一些温开水,可以有效清洗、冲刷残留在口腔中的奶液,减少腐蚀牙齿的危险 。另外,可以将蘸清水的干净纱布缠绕手指擦拭宝宝牙齿上的奶垢,保持宝宝良好的口腔卫生 。
宝宝长出第一颗乳牙后,就应该为宝宝刷牙,最好是在饭后和睡前进行 。还可以选择指套刷进行口腔清洁 。3岁以下宝宝可用清水刷牙,3岁以上的宝宝可考虑选用儿童含氟牙膏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