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夫茶”和“功夫茶”有什么区别?( 三 )


“工夫茶”和“功夫茶”有什么区别?

文章插图
工夫茶起源于宋代,目前在广东潮汕、福建闽南等地最为流行,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发展,苏东坡有诗赞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可见饮茶用心工夫之深 。工夫茶从器皿的选择、茶叶的选用、用水的择取、水温的把控、冲泡的次数技巧、喝茶的礼仪等都有讲究 。
讲究的工艺配上佳品的茶叶,二者既相得益彰,又不冲突,堪称绝配 。
“工夫茶”和“功夫茶”有什么区别?

文章插图
各位喜欢茶文化的读者千万记得哦,“工夫茶”“单丛”才是正确写法 。
感谢邀请!
欢迎关注【懂茶帝】!
关于“功夫茶”和“工夫茶”,说法千奇百怪:有的认为都是指好茶;有的说“功夫茶”、“工夫茶”都是指的一种冲泡技巧;有的说“功夫”是指茶,“工夫”是指冲泡技巧,等等 。
“工夫茶”和“功夫茶”有什么区别?

文章插图

其实这些说法都不准确,这其中有一定的历史演变,听小懂慢慢道来!
我们先看看从古到今的“工夫”含义的变化:
在清康熙三十年,清僧释超全在武夷山为僧,与武夷茶结缘 。其《武夷茶歌》中有“如梅斯馥兰斯香,大抵焙得候香气 。鼎中笼上炉火温,心闲手敏工夫细” 。
说明他看到的武夷佳茗,是靠“工夫细”制出来的 。这里的“工夫”显而易见是力气、时间之意,后来逐渐引申为花费工夫做出的好茶 。
清雍正在崇安县为令三年的刘埥,他在《片刻余闲集》中写到:
“武夷茶高下共分为两种:……岩茶中最高老者曰老丛小种,次则小种,次则小种工夫,次则工夫,次则工夫花茶,次则花香……”说明在270多年前“工夫”就是指茶之名称,且为较珍贵之茶 。
当代著名茶叶专家吴觉农先生主编的《中国地方志茶叶资料选辑》载:“武夷岩茶与红茶都有称为工夫茶的品种 。”
民国之后,岩茶就没有冠以“工夫”字眼了,“工夫”则全指红茶 。
陈宗懋主编的《中国茶经·红茶篇》中,将红茶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红碎茶三大类,且按地域分为:闽红工夫、祁门工夫、休宁工夫、川红工夫、滇红工夫,等等 。而福建“闽红工夫”又含坦洋、白琳、政和三大工夫 。
而“功夫茶”,是指泡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功夫,要注重水、火、冲三者的把握 。
【“工夫茶”和“功夫茶”有什么区别?】


“功”、“工”在广东潮汕、福建闽南的方言中读音是有区别的,吴觉农指出:在潮州方言中,“工”念音为“刚”,“功”念音为“攻”,闽南话也与之相近 。到潮州就很容易听出“工夫”与“功夫” 。
著名茶叶专家张天福也明确说过:“工夫茶为茶名,功夫茶为泡法 。”
是工夫茶哦,不是功夫
此茶清心无功夫,茶敬君子需品之
『工夫茶』并不是什么种类的茶,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
是潮汕地区特有的一种泡茶方式
工夫是指花时间的意思,不论是种茶,制茶,泡茶,品茶都是很花工夫的
谢邀,欢迎关注荣话小编,一起交流互动 。
有些文化被传下来之后都有了新的意义和见解,并不能抱着旧时代不变的思维,那样的东西小编认为都是比较难以持久下来的,只有那些可以适应时代发展,顺应市场需求的东西才是更好的更优秀的东西 。茶也是一样的,虽然它是一种健康饰品,更多的还有一些文化内含在里面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