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三 )


健全的人格是孩子教育中容易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 。我这里的人格主要侧重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情商 。许多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非常重视,忽视对孩子人格以及身心健康方面的关注 。我无法忘记,03届有个学生,当年以他的成绩考上省一级重点高中根本没有问题 。但是在初二下学期我通过他的日记发现了他有严重的心理问题,似乎人格上存在障碍 。虽经努力,最终该生还是不得不因心理疾病而退学 。
还有就是情商的培养 。低情商的人是很难获得成功的,某种意义上来说,情商比之智商对于生存来说更加重要 。
上述两点是大多数父母的底线,毕竟比起一个读名校的病殃殃的才子才女,大多数父母宁可要一个健康乐观开朗的孩子吧!
第三个教育核心是扎实的生存能力 。记得当时儿子读浙大前我们对未来的专业选择有过一次谈话 。我告诉他希望他能学习一种专业技能 。这样无论社会如何变化,他有一技之长不愁找不到谋生出路 。从小到大,我都很注意他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也是一种生存能力的体现 。如今他从事这自己喜欢的工作,报酬也不低,我想这可以算是一种成功吧!
当然孩子的教育是个综合性工程,牵涉的东西也比较多 。但是我相信,如果能围绕上述三个核心,假以时日,孩子健康成长肯定是指日可待的 。

《请回答1988》里边,德善因为从小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生日,而在父母面前暴走 。事后,德善的父亲向孩子道歉说:“爸爸也不是一生下就是爸爸,爸爸也是头一次当爸爸”,父女二人相拥和解
也是因为这一幕,让我对于成为爸爸这件事儿开始变得不那么害怕了,我想我可以和孩子一起成长,共同进步,天底下哪有完美的爸爸?但是今天下午的一通电话再一次让我陷入了沉思,电话那头是一位学生的家长,今年六月份学生就要大四毕业了,但是目前还有十多门课程没有通过,现在的学生和家长的压力都非常大,家长一直没办法理解,为什么会走到这样一步田地?初高中的孩子总是名列前茅成绩优异呀!然后前段时间两代人之间的一次深谈,孩子崩溃的哭诉这句话:如果我做父母的话,我宁愿让自己的孩子念一个普通的中学.......(之后的事情就不再赘述了) 其实孩子这句话在五年前、在八年前本应该就说出来的,如果当时说出来,那情况会是什么样子呢?
近几年因为辅导员工作的原因,让我有机会接触到四百多名孩子以及他们背后的家庭 。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家庭教育真的是太重要了,什么样家庭氛围孕育孩子什么的性格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只有一次,你可以犯些小错,但是不要“缺勤”,更不能长时间的“旷课” 。
在父辈祖辈们成长的年代,国家的经济教育都没有现如今的发展与完善,对于父母的角色更多是提供一个孩子的温饱,吃饱穿暖已经是莫大的幸福!孩子的心理需求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和奢侈 。而在后九零后零零后成为教育主体的当下,心理压力正在一点点摧毁着家庭和谐、父母亲情.......这为我们敲响的警钟,虽无完美的父母,但是起码要做一个合格的父母 。
如果满分是100分,作为父母你觉得应该给自己的多少分?我们不妨试着探讨一下
及格的父母,尽自己的最大的努力,为孩子提供了可以御寒的家、保暖的衣服、果腹的三餐、九年义务教育......父母之于孩子,还是那个可以保证“温饱”的角色,没有过多的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来,孩子的成长充满了更多的随机性,可能孩子一直让你很省心,但是并不代表ta不需要你 。与孩子之间的距离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放大,缺乏深入的沟通,矛盾积蓄随时可能爆发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