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异化、退学等 最早一批“读经少年”怎么样了?(16)
但是 , 观念上的重视和转变并没有让现实中的困难变少 。 比如 , 传统文化教育到底教孩子什么课程?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 文化糟粕是什么 , 如何规避?如何接轨和融入现代科学教育体系?升学的途径是什么?现代私塾的行业标准、资质界定、审查机制和监管机制又是什么?诸多问题一直都没有权威定义 。
因此 , 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教育形式的读经班热闹了一阵之后 , 在世人眼中呈现出了两副截然不同的面孔:其一 , 不追求世间的分数、升学率、名校效应 , 通过东西方经典的诵读 , 培养饱读诗书、温柔敦厚的少年君子 , 奠定成为一代文化大才的基础 。 其二 , 放弃义务教育、老实大量读经 , 身心俱疲 , 试图走上一条圣贤路前途未卜 , 重归体制教育困难重重之路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