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过程管理?( 三 )


但是,盯着目标打要解决的问题恰恰不是如何制定目标,而是过程有了变化应该怎么去应付,这也是实现组织效益最大化非常重要的一环——过程管理 。
所谓控过程进度管理,重在掌握——盯着下级一步步接近目标并做好准备随时帮助下级达成目标 。
具体来讲,主要为以下三个方面 。
一、正确的方向和正确的航线是达成目标的前提 。
工作中,作为一个项目、一个目标的主责人,也必须把握住下属的工作方向和路径,每隔一段时间就检查一下,以免出现问题 。
下属常被过程带着走,是高度和视角决定的 。
山顶上看得一清二楚的东西山脚下再怎么跳也看不到 。所以,山顶上的人不要抱怨山脚下的人高度不够视角不够,这是山顶上面的人的职责 。
二、识别关键问题 及时调整减少浪费
导致我们目标无法达成的原因有很多,除了方向和实现路径上的错误,还可能与下属自身的责任心、能力、工作饱和度等等都有关 。
过程中要关注整个目标链条上的所有任务,包括自己下属的下属工作,通过“管一层看两层”的方式及时、清晰地真实的工作进度做出判断,提高达成目标的可能性 。
另外,如果下属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必须做好随时出手帮助的准备 。
三、缓解Plan B焦虑 确保B计划的有效性
B计划是达成目标的有力保障,每一名优秀的管理者都知道任何时候都必须有B计划 。
但是否有效,关键能否与A计划无缝衔接 。
如果没有对进度的掌控,没有对下属的下属进度了解,即便plan B存在,也无法做到与A计划无缝衔接 。
尤其,如果团队人员发生变动,中途参与的新成员如何了解任务流程?能都快速上手?都将成为「过程管理」的重大隐患 。
进行过程管理时,首先必须可视化 。
可视化可以让所有参与的人看到,还可以识别该目标从左到右的各道工序哪里是瓶颈 。
识别瓶颈是改善过程的关键 。
传统企业的管理层在抓进度的时候,往往都是只盯人,关注是不是所有人都在忙碌 。
但人不是在忙最有价值的事情上,也是浪费 。
过程管理是指:使用一组实践方法、技术和工具来策划、控制和改进过程的效果、效率和适应性,包括过程策划、过程实施、过程监测(检查)和过程改进(处置)四个部分,即PDCA循环四阶段 。PDCA(plan-do-check-act)循环又称为戴明循环,是质量管理大师戴明在休哈特统计过程控制思想基础上提出的 。
1 过程策划(P)
· 从过程类别出发,识别组织的价值创造过程和支持过程,从中确定主要价值创造过程和关键支持过程,并明确过程输出的对象,即过程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 。
· 确定过程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要求,建立可测量的过程绩效目标(即过程质量要求) 。
· 基于过程要求,融合新技术和所获得的信息,进行过程设计或重新设计 。
2 过程实施(D)
· 使过程人员熟悉过程设计,并严格遵循设计要求实施之 。
· 根据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和来自顾客、供方等的信息,在过程设计的柔性范围内对过程进行及时调整 。
· 根据过程监测所得到的信息,对过程进行控制,例如:应用SPC(统计过程控制)控制过程输出(产品)的关键特性,使过程稳定受控并具有足够的过程能力 。
· 根据过程改进的成果,实施改进后的过程 。
3 过程监测(C)
· 过程监测包括过程实施中和实施后的监测,旨在检查过程实施是否遵循过程设计,达成过程绩效目标 。
· 过程监测可包括:产品设计过程中的评审、验证和确认,生产过程中的过程检验和试验,过程质量审核,为实施SPC和质量改进而进行的过程因素、过程输出抽样测量,等等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