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能可怕到什么程度?( 三 )


你喜欢什么类型的配偶?
你喜欢吃什么美食?
每年你去过哪里?
平常在家上网,你都干了些什么?
每天你的行动轨迹是什么?几点出门,几点回家,去了哪里?
其实这些都会被记录,哪怕你手机关机,只要你出现在路边的摄像头中,你还是会被“数据记录” 。
所以,我认为大数据的可怕之处就是记录并且产生有价值的信息 。
然而这还不算最可怕的地方,大数据充其量是个“无主之物”,最可怕的是被背后运用大数据的人,用得好,大数据能加快人类文明发展,用得不好,后果是毁灭性的 。
作为普通老百姓,显然这些东西我们无法控制,我们能做的就是知道“大数据是怎么一回事”,如果觉得被侵犯隐私,咱们还得知道如何尽量防范 。
先说一点,完全保密个人数据是不现实的,下面主要讲三块,即“手机APP”、“电脑端百度网页搜索”、“管理微信广告” 。
1.手机APP
在安装APP过程中,系统会弹出“读取通讯录、照片、短信、地理位置等权限”,如果你介意,全部点拒绝,特别是通讯录,我就不明白,软件要读取通讯录权限干什么?
“麦克风权限”最好也关掉,有的软件会读取聊天内容,抓取关键词,然后APP里推送相关产品 。
此外特别要注意一些来路不明的APP,像IOS可能好点,它应用商店里的APP都经过严格审批,相对来讲,安卓系统的恶意软件多一些 。
还有路边扫码送礼物等活动,能不参加就不要参加,我曾经扫了一下,领了个小玩具给我女儿,第二天就收到了20多个电话,里面有装修、教育培训、贷款、保险的,气的那天直接关机了 。
所以陌生APP尽量不要装,手机里也不要存放重要信息,比如身份证照片、房产证照片、护照等等 。
2.电脑端百度网页搜索
现在用的最多的搜索引擎仍然是百度,为了防止百度抓取个人上网数据,可以在搜索页面关闭“搜索历史”、“关闭预测” 。
当然,在登录状态下,也可以点击“隐私设置”,把“记录搜索行为日志”关掉 。
此外,绝大多数朋友都不知道还有个设置,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在下方一行灰色选项中点开“使用百度前必读” 。
之后点击“隐私权保护声明”,点击“隐私保护平台”,里面就有百度产品的隐私政策,比如“百度地图”、“百度输入法”,有详细关闭采集个人数据的教程,感兴趣的可以自行查阅 。
3.关闭个性化微信广告
很多时候,我们在刷朋友圈时,总会出现一些关联性很强的广告,比如有次我在维修读了几篇关于眼镜的文章,结果第二天就刷到了某眼镜的广告,我当时就懵了 。
后来查了下资料才知道,原来这是微信的个性化推荐,以下就是关闭个性化广告推荐的流程 。
“打开微信”—“我”—“设置”—“关于微信”—“隐私保护指引”—“个性化广告”(往下拉)—“关闭个性化
【大数据能可怕到什么程度?】推荐广告”(需登录)
总之咱们在网上的数据,都会被记录,目前还没有彻底关闭个人数据的办法,我们能做的就是提高警惕性,不随意安装陌生软件,不随意打开各种权限,手机里尽量不要保存重要照片、视频等 。
大数据始终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作为一名吃瓜群众,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 。
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探讨 。
——END——
大数据的可怕,一般人只会想到隐私被侵犯吧?的确,隐私被侵犯这当然是大数据的可怕之处之一 。但,这并不是全部 。如果实现大数据联网,广义地讲,人是完全没有隐私可言的 。因为你所有的可采集的数据,都将成为别人对你研习的工具 。这当然有消极的一面,就是一个守法公民的隐私可能被侵犯而不自知 。也有积极的一面,那一个网逃,将无处遁形,因为所有的消费记录,甚至是到过之处,都将留有影像记录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