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9年、25次、7000组,百度创新者的奥运会】而这个项目落地后 , 使得会议室总释放次数增长了80% , 而由于签入成本变高 , 会议室实际签入率降低了18% , 这些资源释放后 , 促进了更多会议室被二次预订 , 预订的成功次数增加了24% , 这就是AI的力量 。
另一个外界也很欢迎的项目是AI表情包 , 简单说来 , 就是仅仅凭借一张静态拍摄的照片 , 通过AI加持 , 可以让图片中的人脸“活过来”做各种动作 。 这个功能看似简单 , 但背后涉及的技术很多 , 包括采用了一阶运动模型获取模板视频中的运动信息 , 并利用GAN技术保证视频生成效果;同时可以驱动多人脸及切换任意模板的需求 , 速度达到每秒处理48张人脸 , 也使得该服务为业界首个支持多人脸驱动的服务 。
还有一个很拗口的项目叫“基于云手机的端到端性能自动化评测” , 其实 , 它的本质比名字更复杂 , 总体来说 , 由于移动端设备种类繁多 , 更新换代快 , 给小程序在日益丰富的移动端测试场景的全面覆盖 , 带来不小的挑战 。
而围绕这项新的技术 , 提升了好看视频、百度健康、百度文库等多个重要落地场景的小程序测试效率 , 使得百度的小程序单页采集耗时最多降低达81.15% , 并初步具备了自动修复能力 , 异常设备自动修复比例高达92.31% 。
其实 , 25次比赛累计起来的落地项目 , 光是简单的素材统计就有几十个word文件 , 其中大部分限于技术 , 笔者也无法一一展示 。 但毫无疑问 , 这些案例证明了 , 百度的黑客马拉松并不只是一个轻松、有趣的创意激发活动 , 它体现的是如何帮助百度员工去领会“行胜于言”的创新该怎么做 , 体现的是百度工程师乐于面对挑战的精神 。
让很多百度员工印象深刻的 , 是李彦宏对黑客马拉松的参与度极高 , 第一次活动还在举行中 , 李彦宏穿着一套浅色的短衣短裤和凉鞋就来了 , 他和各个组员交流 , 很多时候连椅子都没有 , 就蹲在电脑前看 。
有时候李彦宏的行程和比赛严重冲突 , 他还会和比赛组委会商量 , 能不能时间上微调一下 , 尽可能保证他的参与 。
如果这样算 , 黑客马拉松可能是李彦宏除了高管会和总监会以外 , 参与频次和总时长排行第三的内部公开活动 。
这不是任何人推动的结果 , 它反映的也不仅仅是李彦宏对这个活动本身的兴趣 , 而反映的是李彦宏一直在琢磨的一件事 , 那就是用什么方式让百度始终保持旺盛的创新力 。
李彦宏一直认为 , 创新不是琢磨新鲜点子的能力 , 而是一系列能力的集合 , 在他看来 , 创新包括“解放思想的能力、实事求是的能力、创新的能力、冒风险的能力 , 就不是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 , 是需要大家刻意去学习、培养、锻炼的” 。
很多人都知道 , 李彦宏倡导创新是“top-down”式的 , 也就是创新的第一责任人 , 首先是团队负责人 。 他反对的 , 是一些人自己不深入思考创新 , 一听说要搞创新 , 就发动群众活动 , 搞很多的创意征集 , 看似热热闹闹 , 实际是一种“懒政” 。
他因此说:“创新不是肌肉记忆 , 也不是盲目的发动群众 , 而是由攀登者带队 , 是少数人带领多数人 。 ”
但是 , 强调创新要top-down , 并不表示李彦宏认为广大的百度中基层员工就没有创新的使命 , 就必须依赖“上面”的创新决定 。 相反 , 他仍然鼓励每个员工、每个小团队都有创新精神 , 更有把创新变成实践的能力 , 而频繁的参与黑客马拉松 , 就是他力挺“行胜于言”的创新态度的最好表现 , 也是他从细微处观察百度员工创新行为的示波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