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8月2日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曹丽娜(右)在实验室工作 。 新华社采访人员 何曦悦 摄
工作中 , 很多女性科技工作者常被人戏称“汉子”“超人” , 但是回到上有老人、下有孩子的家庭生活 , 她们往往比男性料理更多的琐事 , 挑起更重的担子 , 用温柔付出滋润着家人的幸福 。
最近一段时间 , 王莉90多岁的父亲生病住院 。 她白天忙完实验室 , 晚上还坚持到医院给父亲做按摩 , 陪父亲聊天 。 “跟家人在一起 , 是我难得的放松时间 , 虽然忙碌 , 但家人的陪伴和鼓励给予我非常多的力量 。 ”王莉说 。
郑文静也是持家的一把好手 。 多年来 , 她一边工作 , 一边照顾患有脑血栓、糖尿病的父亲 , 还学习医学知识 , 现在已成了“半个大夫” , 扎针、用药 , 她都在行 。 前些年加班工作 , 她常把女儿带在身边 , 金灿灿的水稻填充了孩子许多童年记忆 。
女性的付出和示范 , 默默影响着一家人 。 郑文静的女儿王依然从小乖巧懂事 , 受母亲的影响 , 她对农业科学产生兴趣 , 几年前以高分考入重点大学的生物科学专业 , 努力要做像妈妈一样的人 。
有了各方关爱 , 今后的人生更精彩
虽然女性的总人数在科研战线占比不低 , 但随着专业技术职称职务层级的提高 , 女性占比逐级减少 , 女性科技领军人才相对匮乏 。
数据显示 , 201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 , 女性占比分别为6%和5.3% 。 有关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专家学者中 , 女性占比仅为10%左右 。
文章图片
辽宁省农科院水稻所研究员郑文静(右)和团队成员一起做水稻抗病性鉴定试验(2019年7月5日摄) 。 新华社发
“在科技创新领域 , 我们以往总能留意到男性科学家的成果多于女性 , 其实这并不完全说明女性就比较弱势 。 客观上 , 我们的确承担很多来自生活的压力 。 ”曹丽娜说 。
近期 , 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创新政策 。 从“国家人才计划适当放宽女性申报人年龄限制” , 到“对孕哺期女性科技人才适当放宽期限要求” , 一系列硬核措施为女性科技人才成长进步、施展才华、发挥作用创造了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 。
“有了政策的支持和全社会的关爱 , 相信我们今后的道路会更精彩 。 ”曹丽娜说 , 比如科研黄金期和女性的生育期是重合的 , 而人的精力有限 , 现在政策设立女性科研回归基金、延长评聘考核期限、实行弹性工作制等 , 帮助女性不因孕哺期而中断科研事业 , 切实解决了后顾之忧 。
王莉认为 , 新政策中关于加强女性后备科技人才培养、培养女学生的科学兴趣等举措 , 则能鼓励更多女生走上科研道路 , 研究她们感兴趣的事物 , 通过科学研究实现人生价值 。
【王莉正|新华全媒+丨感受科技创新“她”力量: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爱美的心 , 每个女孩都有 。 ”今年30岁出头的曹丽娜说 , 但是美好的生活 , 离不开我们共同创造 , “这样的付出 , 值得 。 ”(采访人员:王炳坤、王莹、邹明仲、董小红、刘梦琪、何曦悦、屈彦)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