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防止“网瘾老人”沉迷得有招

盯着电子屏幕动辄好几个小时 , 连楼都不下了;刷短视频刷到大半夜 , 收藏的多是假科普、虚假广告……曾经“网瘾少年”让无数家长头疼 , 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沉迷短视频 , 成了“网瘾老年” 。
老人们为何沉迷短视频?如何预防?专家表示 , 不同于操作复杂的网页或其他APP , 点一下就能看、划一下就更新的短视频平台大大降低了老人的使用门槛 。 另一方面 , 因为较晚触网 , 互联网给老年人带来的新奇感受远远高于年轻人 , 因此他们易出现沉迷、被骗等情况 。 不过 , 触网是老年人退休后重新参与社会的一种重要途径 , 应“疏堵结合” , 多方合力正确引导 。
现象父亲被忽悠着买了上千元的课
“抱着手机一刷刷到半夜 , 我现在有点体会当初爸妈怕我沉迷游戏的心情了 。 ”王先生的母亲最近迷上了刷短视频 , 这让王先生心情复杂 。 “本来退休后 , 老人能找到点喜欢的事儿做我挺高兴 , 可老这么抱着手机刷视频 , 也不出门走动了 , 作息都不规律了 , 真担心她身体吃不消 。 网上有不少真假难辨的科普、养生类视频 , 正好是老年人的‘菜’ , 母亲看到后还经常转发给我 , 像是‘动动手指就能治病’之类的 , 很多都没有科学依据 。 ”
和王先生的情况类似 , 张女士最近也因为父亲沉迷网络上当受骗而心烦 。 今年4月 , 市民张女士的父亲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一条名为“黑牛购”的视频 , 视频里说“一元就能秒杀各种名牌手机” 。 老人点击视频后被诱导花15元购买了一张会员卡 , 买卡后才发现 , 所谓的“一元秒杀”只是小概率事件 。
“这已经不是父亲第一次上当受骗了 。 ”张女士无奈地说 。 “去年 , 老人刷短视频看到一个理财课程 , 十几块钱就能试听 , 报名后被拉进了一个微信群 , 买了几千元的课 。 ”张女士说 , “父亲加的群里话术就像洗脑式传销 , 特别不靠谱 。 ”在张女士的及时劝阻下 , 父亲没有继续买课 。
采访人员发现 , 近年来短视频平台消磨时间的“杀伤力”在不断变大 。 根据移动互联网调研机构QuestMobile去年发布的一份《银发人群洞察报告》 , 在超过1亿的移动互联网“银发用户”中 , 看短视频已经成为最主要的娱乐方式 。 2020年5月调查数据显示 , 在几家主流短视频平台中 , 中老年人当月人均使用某一短视频平台的时长可达1500分钟 。
短板“老年人防沉迷系统”存空白
为什么老年人刷短视频上瘾?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教授靳永爱分析 , 相比于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 , 老年人触网时间较短 , 互联网带来的新奇感要远远高于年轻人 , 因此更容易上瘾 。 不仅如此 , 老年人也是易上当受骗的“高危人群” 。 调研中发现 , 只要在内容中加上权威媒体报道、某某大学研究等抬头 , 多数老年人都会选择相信 。
如今 , 多家短视频平台都已上线“青少年模式” , 但“老年人防沉迷系统”的建设仍然存在空白 。 采访人员注意到 , 目前几家主流短视频平台均没有针对老年用户的“特定模式” , 在老年人上网时长限制以及被骗后如何维权退款等方面也基本没有特殊规定 。
对此 , 靳永爱建议 , 平台方面 , 可以效仿青少年保护模式 , 设置老年模式 , 帮助老年人过滤掉一些易受到诱骗的内容 , 以及设置观看时长 , 提醒老年人不要沉迷等等 。
建议
“疏堵结合”正确引导
“我爸成了‘网瘾老年’怎么办?”面对越来越多的求助 ,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张昕认为 , 青少年沉迷网络往往是由于无法成功地社会化、成人化;而老年人沉迷网络 , 则是因为没有能够成功地老化 。 根据父母教育孩子的经验可知 , 说教是很难起作用的 , 亲情和陪伴才是最有效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