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万乌克兰人返乡,有的人冒着风险装修新家,有的人抓紧结婚,只因“人生只有一次”( 三 )
在自己的国土上流浪玛丽亚是第一批离开基辅的人之一 , 因为她早预料到这一天的到来 。
今年2月24日凌晨5时 , 沉睡中的玛丽亚被炮火声惊醒 。 一小时后 , 玛丽亚全家带着一只狗和两只猫 , 匆匆离开了基辅 。 她说 , 幸亏自己提前收拾了一些行李 , 包括重要证件、婴幼儿用品 , 还有一些药品和方便面 , 因为她想过预案 , 知道局势混乱时可能买不到食物 。
2022年2月23日 , 战争打响的前一天 , 俄罗斯驻乌克兰大使馆在撤离其工作人员 。
这是玛丽亚第二次“背井离乡”——于她而言 , 俄乌战争早在2014年就打响了 。 玛丽亚是来自乌东顿巴斯地区的乌克兰族 , 2014年时因参与反对俄罗斯占领克里米亚的运动 , 她的个人信息被当地亲俄人士四处传播 , 后者甚至威胁她和她的家人 , 还声称要杀死她 。 她意识到顿涅茨克不再是容身之所 , 便离开家乡来到基辅定居 。
2021年底 , 当俄罗斯大军压境、泽连斯基和西方各国领袖接连发出战争警告的时候 , 她便做好了准备 。 “有很多人完全没准备 , 因为他们不肯接受这个丑恶的事实 。 但我知道 , 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 ”
离开家后 , 玛丽亚先是住进基辅州一个朋友家中 , 除了她一家人 , 还有很多人来此避难 。 最初几天 , 那栋老房子接待了超过20个人 。 没过几天 , 基辅州遭到俄军袭击 , 他们决定再往远处走 , 先在朋友亲戚家借住了一周 , 后来又到了西南部的边境乡下 , 在村子里租了一间度假屋 。
离开基辅第一周 , 玛丽亚在赫梅利尼茨基州暂住 , 一家人在防空洞避难 , 儿子在襁褓中睡觉 , 身边是他们的狗狗 。
和基辅相比 , 乡下的生活相对安全 。 “那里至今只有过两次炮弹袭击 , 听说瞄准的都是小型电站 , 所以没有平民受伤 。 ”玛丽亚说 。
在乡下 , 玛丽亚和丈夫一边远程工作 , 一边“对付”两岁的儿子——最近的托儿所在20公里外 , 每天冒风险把孩子送去显然不现实 , 只能自己带娃 。 但和其他人相比 , 她知道自己是幸运的:她和丈夫能远程工作 , 因此才有钱额外租一间度假屋 。
她坦言 , “我没法想象那些失去了一切、又没有积蓄的人该怎么办?我的一些朋友曾过着优渥的生活 , 但因为战争(这些)都消失殆尽了 。 ”
同住在基辅的马克西姆(Maksym Yali)至今没有离开首都 , 但他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营救——今年3月初 , 位于亚速海边的马里乌波尔激战正酣时 , 他竭尽全力远程遥控 , 将母亲和姐姐带出了被围困的城市 。
马克西姆(左二)和姐姐(左一)、母亲(右二)和外甥女 。
马里乌波尔是马克西姆的老家 , 他的母亲和姐姐住在城市西郊 。 那是一片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居民区 , 矗立着一栋栋苏联时随处可见的赫鲁晓夫式公寓楼 。 这处房子是他父母在大学教书时分到的 。 战争爆发后 , 这里堪称全城最危险的地方——楼房紧挨着一片空地 , 俄军正是从那里向城市发起炮击 。
他向《凤凰周刊》回忆 , 战争爆发时 , 他央求母亲尽快离开 , 却遭到拒绝——彼时基辅遭受的火力远比马里乌波尔要猛烈 , 没人知道后来局势会急转直下 。 那时让马克西姆忧心的是 , 母亲已是78岁高龄 , 还患有心脏病 , 连下楼都困难 , 一旦有空袭发生 , 她很难迅速转移去地下室 。 他只好转去一笔钱 , 让她多囤一些食物和水 。
起初 , 马克西姆让外甥女卡基娅(Katya)每天去家里确认母亲的安危 , 但轰炸一天比一天猛烈 。 3月2日 , 俄军切断了马里乌波尔的电力和通信 , 外甥女一家想办法逃去了距离马里乌波尔85公里的港口城市别尔江斯克 , 母亲和姐姐则没了消息 。
- 四百万乌克兰人返乡,有人冒着风险装修新家,有人抓紧结婚,只因“人生只有一次”
- 四百万乌克兰人返乡,有人冒着风险装修新家,有人抓紧结婚,只因“人生只有一次”
- 17年男子返乡时发现,老宅被人装修成民宿,问清原因令人匪夷所思
- 跑长途货车司机算是返乡人吗?
- 今年春节返乡是否需要隔离?如何做好就地过年生活保障?
- 返乡后实行14居家健康监测管理,那么居家监测可以正常外出吗?
- 2018年乌克兰人口 乌克兰有多少人口及人口增长率
- 农民工返乡创业可能会遇到哪些令人尴尬的事情?你遇到过什么情况?
- 从俄罗斯人的立场上是如何看待自己与乌克兰人之间的关系的?
- 明天28号,各地返乡人员是否都能按国家规定持七天核酸检测证明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