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万乌克兰人返乡,有的人冒着风险装修新家,有的人抓紧结婚,只因“人生只有一次”( 六 )
目前暂居德国东部莱比锡的IT工程师安娜(Anna)就是其中之一 。 安娜告诉《凤凰周刊》 , 她的职业让她和女儿生活无虞 , 但对其他人来说 , 在德国融入的最大障碍是语言 , 尤其如果连英语都不会 , 可能难以找到比美容师、厨师等更体面的工作 。 她去过一次劳务市场 , 却发现那里给乌克兰女性准备的工作大多是照顾老人的护工 。
安娜带着女儿在德国莱比锡的乡下玩耍 。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今年春天来到莱比锡后 , 安娜用了一个月时间为女儿搞定了当地小学的入学名额 。 她原本想等女儿放暑假时带她回国 , 但就在6月底 , 通往她家乡中部小城切尔卡瑟的一座大桥遭遇炮击 , 导致1人死亡 。
收到丈夫发来的消息后 , 安娜决定推迟回国的计划 , 接着开始申请当地住房 。 但德国政府的办事效率实在令人汗颜 , 她申请的租房合同等了整整一个月都没批下来 。 对于未来 , 安娜说 , “情况还不太明朗 , 希望秋天能回家吧 。 ”
安娜在莱比锡的暂住处做了乌克兰的红菜汤 , 还种了一盆薄荷 。 安娜说 , 夏天女儿用薄荷叶子冻了冰块 。
悬而未决的生活卡特里娜4月底返回基辅时 , 从日托米尔斯卡州前往基辅的高速路段已经重回乌军的控制之下 。 沿途的村庄 , 不少民房、医院都被炮火摧毁 , 这也是她第一次直观感受到战争带来的残酷 。
回到基辅的家中 , 卡特里娜试着点了一份常点的比萨 , 欣喜发现餐厅和外卖员均已复工 。 第二天 , 她去了一家熟识的酒吧 , 发现它恢复营业已有一周 , 连菜单都没变 。 她笑称 , “能点到比萨和去酒吧 , 这两件事让我感到‘真的回家了’ 。 ”
在酒吧里 , 卡特里娜听老板讲述了战争期间的“壮举”——酒吧老板作为志愿者 , 不但给周边的医院和军队提供免费餐食 , 还用酒吧的地下室收容了员工的亲友、宠物和周边居民 , 据悉有50多个人在地下室住了45天 。
卡特里娜相信 , 战争中所有乌克兰人都经历了同一个过程:从难以置信到不知所措 , 从愤怒恐惧到接受现实 , 最后化为动力 , 那就是想为别人做些什么——在利沃夫时 , 卡特里娜也曾在一家非政府组织(NGO)做志愿者 , 为其他难民拣选、分发食品、衣物、玩具等人道主义物资 。
她回忆说 , 当时她的加入让团队其他同事们很惊讶 , 因为她是唯一一个基辅人 , “他们问我 , 你是基辅来的 , 不应该等着领救济吗?我说 , 我什么都不缺 , 来帮帮大家 , 我心里才能好受些 。 ”
卡特里娜还整理了一个急救包 , 包里装着几件衣服、急救用品和一些食物 。 她坦言 , 经历了过去几个月 , 她发现日常生活根本不需要那么多物品 , “只要人活着 , 工作可以再找 , 钱可以再挣 , 但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 。
最明显的变化 , 她舍弃了以往追求精致的生活方式——以前她爱穿小裙子、高跟鞋 , 时刻保持优雅白领的样子 , 但现在每天都只穿舒服的鞋子出门 。 战争爆发以来 , 同一双球鞋她已经穿了5个月 。 “我保持着‘随时要跑’的状态 , 万一又发生什么呢?”卡特里娜说 , 自己还学会了活在当下 , “我只计划今天和明天要做什么 , 不去想太长远的事情” 。
也有人下决心抵抗这种不确定性 。 今年前五个月 , 基辅州的婚姻登记数达到了创纪录的9120对 , 几乎是去年同期的9倍 。 7月下旬的一天 , 《欧洲新闻》在基辅一个婚姻登记处得知 , 有40对年轻人当天喜结连理 , 其中一对年轻夫妇说 , 两人曾经模糊的结婚念头在经历了巨大动荡后变得清晰起来 。 登记后 , 年仅25岁的新郎便启程去前线参战了 , 新娘更是只有22岁 。
- 四百万乌克兰人返乡,有人冒着风险装修新家,有人抓紧结婚,只因“人生只有一次”
- 四百万乌克兰人返乡,有人冒着风险装修新家,有人抓紧结婚,只因“人生只有一次”
- 17年男子返乡时发现,老宅被人装修成民宿,问清原因令人匪夷所思
- 跑长途货车司机算是返乡人吗?
- 今年春节返乡是否需要隔离?如何做好就地过年生活保障?
- 返乡后实行14居家健康监测管理,那么居家监测可以正常外出吗?
- 2018年乌克兰人口 乌克兰有多少人口及人口增长率
- 农民工返乡创业可能会遇到哪些令人尴尬的事情?你遇到过什么情况?
- 从俄罗斯人的立场上是如何看待自己与乌克兰人之间的关系的?
- 明天28号,各地返乡人员是否都能按国家规定持七天核酸检测证明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