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像|棚拍和室内环境拍人像,你认为哪个更好把控?

人像|棚拍和室内环境拍人像,你认为哪个更好把控?

文章图片

人像|棚拍和室内环境拍人像,你认为哪个更好把控?

文章图片


棚拍人像与室内自然光环境人像相比的话 , 显然棚拍更容易一些 。
为什么呢?因为棚拍光源完全是人造光源 , 布光完全掌控在摄影师手中 。 想拍摄“大平光” , 让人像整体明亮 , 光线均匀 , 色彩通透 , 那么完全没问题 , 只需把主光、辅光位置调整对称 , 加上大号柔光罩 , 背景光打爆 , 基本就能实现这样的均匀光线效果 。

想要让人像呈现出明暗对比明显的风格 , 让画面立体感更突出 , 让人像更突显层次感 , 那么可以把不同闪光灯的输出功率调整差异大一些 , 人为制造出大光比效果 , 布光光位可以根据人物特征进行适当位置变换 。

拍摄女性人像作品 , 可以把柔光装置多增加一些 , 让光质更“软”一些 , 突显女性的柔美肤质 , 而如果拍男性人像作品 , 可以去掉柔光罩 , 改用蜂巢或者标准罩 , 让光质更“硬”一些 , 突出人物的细节质感 , 呈现男性的刚毅特征 。 这些都可以通过人为操控闪光灯在棚内比较方便地实现 。

而如果没有闪光灯影棚环境 , 只在普通的自然光室内进行环境人像摄影 , 则光线控制起来就有些难度了 。 因为光比、光质、光位这些都必须依赖自然光线 , 不能人为调整 , 或者人为调整控制的余地很小 , 只能学会“借光”拍摄 。 借光的发挥空间比较有限 , 比如通常拍摄室内环境人像 , 比较依赖大窗户、室内人造光源、墙壁和天花板反射光等 , 需要被摄主体的位置局限在光照范围之内 , 并适当调整方位 , 让光比与人像气质相符 。

而如果面对曝光不足的情况 , 还需要适当增加iso高感 , 对画质做出一定妥协 。 遇到阴天下雨或者傍晚时分 , 光照度会明显不足 , 这时候想要拍摄室内环境人像则变得更加困难 , 可拍摄的时机非常有限 。
【人像|棚拍和室内环境拍人像,你认为哪个更好把控?】因此 , 棚拍与环境人像 , 还是棚拍更加容易一些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