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份“一号”布告 开启长春新的历史
----两份“一号”布告 开启长春新的历史//----
长春解放后 , 长春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发布的军字第一号布告 。
长春解放后 , 长春特别市政府发布的政秘字第一号布告 。 本组图片由长春市档案馆提供
2019年 , 长春解放后的“军字一号”布告和“政字一号”布告名列长春市档案馆首次向公众公布的10件红色文物中 , 两份布告见证了长春解放后 , 经历了短暂的军管期 , 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很快步入平稳发展的一段特殊历史时期 。
“军字一号”布告
和“政字一号”布告的内容
1948年10月18日长春解放 , 10月21日 , 长春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发布了军字第一号布告 , 宣布“为确立革命秩序 , 维护社会安宁 , 保障各阶层人民生命财产 , 对长春实行军事管制 , 并成立长春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 , 为长市军管期内最高权力机关 , 负责统一指挥和领导长春一切善后工作 。 ”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唐天际为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 , 石磊、邹大鹏为副主任 , 军事管制委员会成员有张文海、王效峨、宋景华、陈刚、于克、杨实人等 。 1948年10月19日至10月31日为长春市的军管时期 。
长春解放后的第二天 , 长春特别市市委、市政府宣告成立 , 1948年10月21日 , 长春特别市政府发布了政秘字第一号布告 , 宣布了东北行政委员会对长春特别市市长邹大鹏、副市长张文海的任命 , 至此 , 长春特别市市政府机构建立起来 。 军管结束后 , 长春市的接收和改造工作 , 在市委和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进行 。
强大军政实力
保障长春的顺利接管
长春解放后 , 城市基础设施破坏严重 , 民生凋敝 , 整个城市的工商业破坏殆尽 , 能勉强维持生产的工厂少之又少 。 当时 , 国民党的散兵游勇、特务分子充斥街头 , 影响社会稳定 。 因此 , 对城市的接管和改造任务十分艰巨 。
长春的接管工作首先从接收国民党各类机构、各种物资、救生埋死、清理市容和搜捕敌特等几项重要工作开始 。 这些工作告一段落后 , 开始恢复生产 , 保护私营工商业 , 废除保甲制 , 改造基层政权等 。 为使接收工作顺利进行 , “军管会”决定成立统一接收保管委员会 。 下设军事组、工业组、卫生组、文教组等 , 负责与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团、东北军区军需部、军械部 , 东北行政委员会工业部、卫生部和长春市工业局、商业局等部门合作 , 统一接收国民党军政机关、学校、银行、工厂、房产、武器弹药、军需仓库等 , 要求所有接管工作必须经保管委员会批准 , 然后进行对口接收 。 军需物资接收后 , 一律交由卫戍部队保管 。 1948年11月末 , 接管工作基本完成 , 这为长春社会稳定和经济的恢复、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
长春解放后 , 东北局准备了1万吨粮食用以救济饥民 。 市委责成各区成立工作队 , 负责向饥民发放粮食 。 同时保证冬季采暖用煤 , 在短时间内 , 水、电、交通、电话、电报等均得到恢复 , 城市基础设施很快运转 。 长春市档案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 长春解放比全国解放早一年 , 当时经历了短暂的军管后 , 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很快步入平稳发展期 , 长春解放的经验对全国各大城市来说 , 都有借鉴意义 。
长春解放后 , 入城部队和卫戍部队纪律严明 , 力量强大 , 接管敌机关自上而下进行 , 地方干部进城迅速 , 救济物资到位及时 , 我党对长春城市的接管非常成功 。 长春特别市第一任市委书记石磊以《接收长春经验为题》 , 向东北局提出的接管意见 , 得到毛泽东批示“望加注意” , 发往中原、华东、华北解放区主要领导 , 成为此后中国共产党接管城市的重要经验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