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真的是互联网人的危机之年吗?( 二 )

  对于从事非技术岗位的95后王望来说 , 焦虑和危机感并没有更少一点 。 从事电商运营的他加班是家常便饭 , 尤其是赶上“双11”“618”的促销活动 。 销售任务的压力让他想过离开 , 但是觉得自己的能力还不足以通过跳槽来实现工资的翻倍增长 。

  说起部分被裁掉的35岁以上的人 , 在北京做互联网产品运营的王彦表示这是一个行业重新洗牌、大浪淘沙的过程 。 在行业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 , 公司内部有很多35岁以上中层管理人员 , 队伍结构并不合理 。 “这两年公司裁掉了一批中层 , 同时开始放缓晋升速度 。 当效益不那么好的时候 , 就不需要那么多管理层 , 而是需要更多提供一线生产力的新鲜力量 。 ”

  此外 , 部分较早入行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享受到了互联网的红利期 , 甚至在短时间内积累了大量财富后工作不再有拼劲 , 长期远离一线业务 。 “老油条太多了 , 工作推诿 , 拿着百万年薪不干正事 。 裁员的时候优先被动刀也并不奇怪 。 ”王彦说 。

  35岁以上的人去向何方

  那些35岁以上的互联网人 , 就真的没有职场竞争力了么?

  38岁的解乔依旧驰骋在职场 , 从传统媒体跨越到互联网初创公司 , 她还在不断挑战新的领域 。 “互联网行业发展到今天是其正常要经历的周期 , 不必过度唱衰 。 也不必过度渲染35岁人的焦虑 , 每个年龄段都有焦虑 , 只是焦虑的问题不同 。 所谓的35岁危机是中年将至的正常现象 。 ”

  即将跨入35岁行列的乔布去年离开律师事务所来到深圳一家互联网公司做法务 。 他认为“真正的年轻是心态上的 , 而不是年龄上的” , 互联网还有一些领域对于中年人来说是有机会的 。 例如市场、客户关系维护等需要有经验的人 。 自身得有危机意识 , 永远准备好一个战斗心态 , 拥抱变化、不断提高自身价值 , 才不容易被淘汰 。

  而对于技术人员来说 , 虽然互联网公司年轻人占比较大 , 陈月觉得35岁以上的人也不是没有出路 , 只是相对困难 。 要么走深度的技术研究 , 要么将技术和管理相结合 , 重点是要不停学习、适应行业节奏 。 他希望未来还在这个行业且能在某个领域成为专家 , 从而延长职业寿命 。 “实在不行 , 那就接受降薪、降职 , 互联网行业科技含量高 , 发展还是最快的 , 机会相对来说比较多 。 ”

  也有人选择转行或者创业 , 有媒体报道互联网行业缩招的同时 , 保险行业却迎来扩招 , 不少高素质高学历的中年人转行加入保险代理人队伍 。 解乔也发现 , 最近一些互联网行业的朋友开始销售保险业务 。 在她看来 , 尤其对于职场女性来说 , 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 时间相对自由 , 而且阅历、经验以及之前行业积累的人脉都能带来优势 。

  另有一部分互联网中年人选择自主创业 。 他们想自己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积蓄、人脉、社会经验 , 何不尝试拥有一份自己的事业?然而 , 解乔认为创业需要承担的风险更大一些 , 不能盲目 。 “你要想清楚自己要什么 , 热爱是第一位的 , 同时要有一颗强大的心脏 , 不能把创业当作被逼无奈的退路 。 ”

  (应采访人要求 , 文中人名皆为化名)

  唐姝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