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今年暑假前半段未发生“培训火热”问题

【教育部:今年暑假前半段未发生“培训火热”问题】7月25日至8月5日 , 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民政部、文化和旅游部、体育总局、科技部、应急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银保监会等“双减”工作协调机制成员单位 , 组建11个联合工作组 , 分赴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湖北、湖南、广西、贵州、云南、陕西、青海、宁夏、新疆等20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调研指导校外培训“监管护苗”暑期专项行动工作 , 确保专项行动扎实开展 , 取得实效 。
调研期间 , 工作组分别在调研省份召开“双减”工作协调机制成员单位参加的座谈会 , 听取暑期校外培训治理和专项行动工作情况介绍;聚焦校外培训机构较多的省会城市和群众举报投诉集中的20个重点城市 , 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122个县(区、市)开展实地考察 , 通过查阅档案资料 , 查看信息公示栏、培训环境、与机构负责人交流等方式 , 详细了解培训机构资质证照、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培训时间、收费管理、预收费监管、从业人员、广告管控、消防安全、退费问题处理等情况 , 现场指导规范培训行为;组织采访人员对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培训机构违规收费等问题进行暗访 , 深挖问题线索 。将明查暗访501家校外培训机构发现的违规培训问题线索 , 全部转交各地逐一核查处理 。
调研发现 , 各地按照暑期校外培训治理工作部署 , 迅速行动、精心组织、多措并举 , 围绕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非学科类培训恶意涨价和群众“退费难”等突出问题开展了全面排查整治;总体上 , 以往“培训火热”问题在今年暑假前半段没有发生 , 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现象得到较好控制、非学科类培训服务价格平稳、培训退费纠纷得到有力化解 , 校外培训治理态势积极向好 。
但同时也发现 , 一些违法违规培训问题仍然存在 。个别机构和个人以“一对一”“高端家政”“众筹私教”“研学旅行”等名义违规开展培训;一些机构收费存在超时段收费、不使用合同示范文本、预收费资金没有全额监管等问题;个别已压减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假注销、真运营” 。另外 , 由于一些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转入“地下” , 使查处违规行为难度增大 , 治理任务依然艰巨 , 需要久久为功 。
针对调研了解的情况和发现的问题 , 工作组分别向各调研省份进行了意见反馈 , 要求各地一是不断健全隐形变异违规培训预防、发现、认定和查处的工作机制 , 对发现的违规问题 , 建立整改台账逐一销号 , 持续营造打击违规培训的高压态势;二是继续盯紧非学科类培训价格 , 严防恶意涨价和天价培训 , 侵害学生家长利益的行为;三是严格落实预收费监管要求 , 有效避免培训机构由于无钱可退等原因产生的“退费难”问题发生 , 全力以赴打赢暑期校外培训治理“巩固战” , 确保广大中小学生拥有一个平安、愉快、有意义的假期 , 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