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收购网络关键词是骗局 30多人被骗155万元( 二 )

  该团伙分工明确 , 上下级共分三层:第一层是苗某 , 负责统筹管理公司事务;第二层朱某、刘某及收购方扮演者陈某、沈某等人 , 负责扮演中介公司经理、收购方和受害人谈收购网络关键词的事情;第三层是业务员 , 负责打电话以有人要高价收购网络关键词为名邀约并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客户 。

  据嫌疑人交代 , 他们的收入都是按照事先约定的比例对每笔订单金额及时分成 。 他们会通过网络搜索、信息交换的方式获得客户信息 , 锁定拥有网络关键词的被害人 , 谎称有买家愿意高价购买其手中网络关键词 , 引诱其上当 , 再通过冒充中介公司 , 以帮助客户转让网络资源为名 , 以需要注册版权、端口申诉等理由骗取被害人财物 。

  该诈骗团伙在诈骗过程中一般都不用实名 , 唐先生遇到的中介公司陈经理其实就是嫌疑人徐某扮演、买家陈鑫就是嫌疑人陈某扮演的 , 精湛的演技让急于赚钱的唐先生掉入陷阱 。

  经检察机关审查认定 , 2017年4月至2018年9月间 , 该团伙用上述方式诈骗全国各地受害人30余名、涉案金额155万余元 。

  热销关键词“服务”真那么值钱吗

  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 , 苗某等人陆续被移送苏州市相城区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 。 承办检察官吴悦仔细翻阅案卷后心生疑问:网络关键词衍生出的相关配套服务真的那么值钱吗?

  近年来 , 花钱抢网络关键词已成为一种比较火爆的商家推广方式 , 投资者在进行关键词抢注投资后 , 想通过关键词转让来获得大量利润 , 这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

  “本案中 , 嫌疑人通过提供版权驳回、升级、优化、办理证书等名目赚取高额服务费 , 但事实上 , 案件中并没有人愿意花高价购买网络关键词 , 这些服务或者以价格低廉诱惑被害人 , 或者根本就是虚构的 。 ”检察官说 。

  最让检察官头疼的是案件涉案人数多、时间跨度大 , 到底有多少人受害?有些嫌疑人拒不认罪 , 如何攻破?“必须深挖彻查 , 不仅限于报案的受害人 。 ”面对部分嫌疑人拒不认罪的情况 , 承办检察官引导公安从嫌疑人微信聊天记录、银行卡转账记录中固定客观证据 。

  检察机关要求公安机关全面调取犯罪嫌疑人的银行卡 , 发现其中一张银行卡经常性有大额可疑资金流入 , 但是公安机关未查明资金来源 。 检察官认为 , 该犯罪嫌疑人长期从事此类诈骗活动 , 且拒不说明资金来源 , 判断上述资金可能系诈骗所得 , “我们要求公安机关通过资金来源反查 , 查明资金来源、性质 , 寻找打款人员 。 后经侦查 , 公安机关又核实10余名被害人 , 被骗金额60余万元” 。

  检察官呼吁 , 对付“网络关键词”诈骗等新型诈骗手段 , 相关部门要进行互联网基础知识的教育 , 完善相关法律体系 , 群众要加强对“域名”等互联网事物的认知 , 切不可有投机心理 , 否则容易落入不法分子的圈套 。

  目前 , 该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

  本报南京8月14日电

  王金艳 卢志坚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采访人员 李超 来源:中国青年报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