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过期商品价格通常便宜一半左右 你会买吗?

  1升装的啤酒20元2桶、日本进口麦片50元两大袋、原价149元的德国进口牛奶只要99元……因为产品临近保质期 , 原本市场价格较为昂贵的一些进口食品 , 在临期食品折扣店里“摇身一变”成了物美价廉的抢手货 , 吸引了许多消费者 。

  近年来 , 不论是线下悄然涌现的进口商品折扣超市 , 还是线上网店乃至购物APP , 销售临期商品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生意 。 有的商家甚至直接打出了“越临期越便宜”的口号 , 用剩余的保质期限来决定商品价格 。

  临期食品怎么成了热门生意?临期食品价格如何制定?临期食品市场如何更加透明?近日 , 《工人日报》采访人员进行了走访 。

  “价格通常可以便宜一半左右”

  北京的金女士是一家连锁进口食品折扣店的老顾客 。 “我都是按箱囤 , 家里人多 , 饼干、薯片、小面包这类零食基本上一箱不到一周就吃完了 。 ”金女士告诉采访人员 , 她购买的这些折扣食品大部分都还剩1个月左右的保质期 , “临期不是过期 , 不影响食用” 。

  买之前看看保质期是不少消费者的购物习惯 。 近年来 , 随着临期食品市场的兴起 , 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像金女士一样 , 逐步接受了“临期不是过期”的概念 , 不再一味追求产品的新鲜度 , 而是考虑是否能在保质期限内使用完商品 , 并享受临期商品的优惠 。

  金女士表示 , 只要算准了到期时间 , 不要过度囤货 , 购买临期食品比超市打折活动要划算 。

  “临期食品和正常销售的食品本质上没有区别 , 只要储存条件没有被破坏就行 , 尤其是需要冷藏的不能脱离冷链 。 ”一位食品安全监管从业者说 。

  采访人员在北京西单一家进口食品折扣超市看到 , 前来购买临期商品的顾客不仅有精打细算的家庭主妇、中老年人 , 还有学生和年轻白领 。

  大学生小高向采访人员表示 , 有时为了尝鲜一款原价颇高的网红零食 , 会先到临期食品店找找看 , “价格通常可以便宜一半左右” 。 小高经常会和同学一起在网上拼购临期零食 , “这样消耗得快 , 也常常能淘到很多便宜又好吃的‘宝藏’ 。 ”

  消费者的青睐逐步扩大了临期食品的市场 。 在北京 , 形成连锁规模的品牌包括“饴食货仓”“悠品食惠”“T3进口食品”等 , 连锁规模已达10余家 。 而在线上 , 采访人员在淘宝以临期食品为关键词搜索到的相关店铺达2852家 , 信誉达三皇冠店铺里的热销产品月交易成功订单可达3万余件 。

  定价随保质期限的临近逐步降低

  许多消费者向采访人员表示 , 价格便宜是他们选择临期食品的最主要原因 。 那么 , 临期食品价格是如何定的?

  保质期还有1个月2天的手撕面包1.8折 , 剩3个月4天保质期的牛奶3折……与其他电商平台不同 , 在一款名叫好食期的临期食品购物APP上 , 每款临期食品的价格标签都特别标注了剩余保质期天数 。 而保质期限则决定了商品的折扣力度 , 最大折扣可低至1折 。

  饴食货仓北京华威桥店店长张娟告诉采访人员 , 店里的所有临期进口零食剩余保质期大约在2~3月以内 , 定价也会随着保质期限的临近逐步降低 。 “比如说还有2个月保质期的产品是10元一件 , 还剩1个月的时候就变成10元2件 , 还剩几天的时候也许就是买1送3了 。 ”

  当采访人员询问临期产品是否有具体的定价细则时 , 张娟表示并不清楚 , 价格都是由公司统一调控 , 门店无权改动销售价格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