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文字,考古学家能知道古人在想什么?

  挖啥呢

  如果没有文字 , 考古学家能知道古人在想什么?

  即便现在 , “你到底在想什么呀” , 仍是人与人之间的常见难题 , 更遑论当考古学家面对千百年前的先人遗存 , 甚至还没有文字、古籍提示之时了 。 但“古人在想什么” , 终归是考古学无法绕开的话题 。 比如 , 距今约五千年的内蒙古哈民忙哈遗址 , 一座面积仅十几平方米的房屋内 , 竟压埋了至少97具遗骸 , 你说 , 古人在想什么?这是在集中坑杀难民 , 还是在完成族葬仪式?

  先不谈结论如何 , 其实墓葬和文字一样 , 都仿佛一种“谜题” , 包含“谜面”与“谜底” 。 当你说“猫”这个字的时候 , 你和他人都能想到那种可爱的小家伙 , 而当古人留下如此的埋葬场景后 , 他们也在其中蕴藉了某种想法 , 待后人破解 。 所谓“认知考古学” , 核心就是透过物质遗存的“谜面” , 看穿精神世界的“谜底” 。

  解谜胜在细心 。

  观察哈民忙哈遗址中的这个残忍景象 , 可见死者被凌乱压埋、有火烧痕迹 , 说明这很可能是一处“死者处理现场” , 发生过诸如瘟疫患者屠杀 。 以这种细心来分析考古发现 , 有时可以获得福尔摩斯探案般的解谜刺激 , 实现你与古人“交心”的梦想 。

  且不论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是不是尧帝都城 , 下面要介绍的这座陶寺古城中 , 距今约4100年的遗址 , 都足以震撼世人 。

  从田野发现来看 , 其主要包括一段圆弧状的夯土墙基 , 及位于圆弧墙基圆心附近的夯土小圆台基 , 夯土墙基顶端还有10道缝隙 。 古人这是在搞什么鬼?面对这奇异现象 , 干想是没有用的 , 要复原遗址试试 。

  人站在如祭坛原点的小圆台上 , 面向东南方栅栏般的圆弧墙 , 待到冬至那一天 , 奇迹发生了:太阳从东南方的群山顶跃出后几分钟 , 阳光直射入圆弧墙西起第二道缝隙之中 , 如果考虑到约40个世纪前 , 地球黄赤交角与现在的差异 , 那么当年冬至的日出 , 便应该在升起的那一刻即可从缝中看到!原来 , 这里竟是迄今所知中华大地之上一座最古老的天文观象台!

  不过有时 , 解谜也会遇到瓶颈 。

  比如 , 2016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广西崇左“左江花山岩画艺术文化景观” , 由赭红色颜料绘制的图像位于距江面15~100米的陡峭绝壁之上 。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花山岩画点 , 有如一块巨型石质画板 , 绘有1900余个人物、动物、器具 。

  按照现在学界的基本看法 , 花山岩画为战国早期至东汉的当地古骆越人所为 , 因为他们没有留下文字历史 , 所以迄今说不清他们是出于什么心理 , 冒着从悬崖上坠落的风险 , 绘制这些岩画 。

  有学者说 , 各岩画点的画面多为众多的侧身人围绕一个形象高大的正身人 , 有的正身人下方还有狗 , 画面可能代表祭祀场景 。 但若是祭祀 , 又如何操演?越往深处追问 , 答案便越扑朔迷离 。

  所以有考古学家调侃 , 如果对涉及思想的物质遗存无法解释 , 便统统将其称作“信仰行为”了事吧 。 尤其是当“艺术”进入人类历史进程后 , 问题就更加复杂乃至玄妙了 , 以至于存在一门专门通过艺术品来研究人类思想的学科——艺术史 。

  然而 , 还有一个重要维度往往被考古学家忽略 , 即他们自己 。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在解读古人的思想成果时 , 今人的思想也会在经意或不经意间“融入”其中 。 于是 , “谁”来解读古人的思想成果 , 就变得至关重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