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被”和“蚕丝被”哪个好?当初不懂,后悔我家买错 ……( 三 )

现在很多人选择更为透气和干净的羽绒被 , 但 鹅绒和鸭绒极易引起过敏 。 家中有小孩、老人等体质比较弱或者呼吸道系统不是很好的人的话 , 最好少用羽绒被 。

皮肤科专家临床发现:8%左右的皮肤过敏与被褥有关;

神经内科专家发现:15%的失眠人士半夜睡不好也与被褥有关;

呼吸科专家发现: 20%夜间发作的过敏性哮喘也与被褥有关 。

而被褥的质量好坏 , 就变得格外重要 。

如果你家也很长时间没换被子了 , 我真的推荐你换一床蚕丝被吧!

蚕丝被比羽绒被透气 , 比棉被保暖 , 用的时间久不会藏污纳垢 , 也不会变硬结团 , 很多人盖了15年以后 , 被子还干净如初 , 总是换被子的烦恼也没了!

惊喜

在这里小编要为大家推荐一款有着 , 世代养蚕 , 百年传承的 , 真正的纯手工的被子 ——桐乡老史家纯手工蚕丝被

央视匠人匠心栏目 , 详细介绍了桐乡老史家五世同堂的匠人精神 点击搜索以下平台可以观看

桐乡自古家家以养蚕为业 , 被称作蚕乡 。 每年的五月份 , 蚕宝宝已经长大 , 开始吐丝作茧 , 自家养的春双宫茧是桐乡人制作蚕丝被的首选原料 。

请随小编收看本期《匠心》——《一被子 一辈子》 , 带您一起去探索蚕乡文化.

播放

02

老史家:快节奏时代坚持“慢”手艺

一辈子用心做一床蚕丝被

我叫 史华平 , 祖辈都生活在浙江桐乡 , 是土生土长的桐乡人 , 桐乡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乡 , 据说 四五千年前 , 这里的先民们就已经掌握了种桑养蚕缫丝技术 。

我的家族 , 是五世同堂的大家庭 这是我曾祖母 , 一辈子的养蚕人 , 一直是用手工制作蚕丝被 , 有着老一辈的艰苦作风和坚持手工传承的匠人精神.

曾祖母她从小学艺 , 练得一手剥茧制丝的好本事 , 从而 我们一大家族从老到少都对蚕丝有浓厚的兴趣 。

而我从懂事起也跟着曾祖母一 起采桑喂蚕宝宝 , 最喜欢听蚕宝宝吃桑叶时发出呼哧呼哧的声音 , 在蚕室一待就是一下午 。 后来大一点 , 就跟着妈妈晒棉兜 , 把一个个棉兜系在竹竿上 , 挂在庭院里晒干 。 一排排棉兜就像天上的云朵一样洁白无暇 , 摸起来也很柔软 。

就这样 , 曾祖母不仅用她的手艺养活了三代人 , 之后还将这门手艺代代相传 , 现在家里四代人都在做蚕丝被的生意 , 全家人都在坚守着传统的养蚕制丝的手工工艺.

但现在 ,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纷纷走出小镇 , 去往更大的世界;也有一些年轻人留下来继承祖传的手艺 , 重复的日常让他们感到厌烦 , 没做多久就放弃了;还有人将自家手艺商业化 , 手工沦为噱头 , 用机器做出一床床便宜好卖、却没有灵魂的被子 。

机器制被虽然效率很高 , 做出来的蚕丝被看起来与手工做的差不多 , 甚至更精细 , 然而只要你用手摸 , 仔细看 , 盖在身上感受一下 , 还是能明显感觉到差别 。

每片桑叶 , 每只蚕 , 每根蚕丝 , 都有差异 , 机器制被忽略了这种差异性 , 做出来的蚕丝被厚薄不均 , 盖起来非常不舒服 。

在工艺方面 , 对蚕茧的选择、煮茧火候的掌握、拉棉力道的控制 , 是千年传承技法结晶 , 凝结着一代代老手艺人的独有智慧 , 机器制被无法模拟也无法取代 。

这些才是桐乡手工蚕丝被传承千年、价值千金的精髓所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