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苦求”,现实往往印证了这话是对的,你怎么看?( 八 )


我认同这个观点 。
亲家的经历正好证实了这个观点,很多东西,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苦求!做人做事最重要的是脚踏实地,不要动歪心思,也不要损害他人利益来满足自己,该是你的会是你的 。
我老舅,和他连襟一起合伙做生意五年,分开时,老舅分了200万,而他连襟贪了1000多万,气得老舅差点想不开,找他连襟拼命,仅仅三年时间,命运反转 。
老舅是我老婆的亲舅舅,舅妈姐妹俩,她是老大,十年前,老舅和舅妈去北京粮食批发市场做生意,赚钱后,又把妹妹,妹夫叫了过去,给他们租了个摊位 。
后来,看别人在东北老家开米厂赚了钱,他们也蠢蠢欲动,两家一合计,决定合伙办厂,我老舅夫妻在东北经营米厂,老舅连襟夫妻在市场销售,一家负责生产,一家负责销售,商量好后,两家一拍即合,说干就干 。
因为我老舅做生意早,积累了一些钱,所以投资办厂的启动资金200万,有150万是我老舅夫妻出的,他连襟出了50万,按理说,分红要按出资比例分配,打比方挣了100块钱,老舅分75元,他连襟分25元,出资多分红多天经地义 。
但舅妈是个特别顾及手足亲情的人,她和老舅商量,毕竟是一家人,她觉得自己条件比妹妹好,自己家是女儿,妹妹家是一儿一女,将来用钱的地方多,而且她家底子薄,没啥钱,当初就是想帮他们一把,才把他们叫到北京搞批发的,就别分的那么清楚了,利润分红对半分,不伤和气,当姐姐,姐夫的就别计较了,肥水没流外人田 。
开始,老舅是不同意的,觉得平时没啥,做生意就要一是一,二是二,可架不住他家他媳妇当家做主,他反对无效,也就妥协了,再说老舅也是那种为人处世特别老实憨厚的人,在他心里,钱有价,亲情无价 。
所以,两家就这么说定了,老舅回东北管理米厂,收水稻加工,他连襟负责在北京销售,利润平分 。
两家也确实合财,东北那边一丝不苟的把握大米质量,源源不断的往北京输入优质大米,这边他连襟能说会道,再加上大米质量确实过关,很快打开了市场,你别说,老舅夫妻成熟稳重,适合管理米厂,他连襟夫妻巧舌如簧,适合开拓市场,两家强强联合,听老婆说,他们几年功夫,就顺风顺水,身价千万 。
五年后,也许真应了那句话“合伙的生意不好干”,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一天老婆跟我说起他老舅和连襟生意分开了,而且不是好聚好散,竟然闹得不欢而散 。
她老舅郁闷的天天借酒消愁,她舅妈天天哭哭啼啼,老舅喝多了想去找他连襟拼命,舅妈死活不让,即使妹妹,妹夫不仁不义,可她还是不想撕破脸,让父母跟着左右为难 。
具体因为啥分开的我没去八卦,光知道让特别沉稳的老舅失态是因为,两家生意分开后,连襟把米厂折给了老舅,然后又分给他二百万,老舅那里一笔笔都有账,合作五年,盈利最少1500万,米厂当初投资两百万,碾米机经过了五年的磨损,也半新不旧了 。
等于老舅五年来,投资150万,分了200万,盈利50万,还剩了一堆破机器,他当年即使不和连襟合伙开米厂,市场批发大米,赚的也比这个多 。而连襟一口咬定,就是那么多钱,老舅跟他对账,他也不耐烦,也不给个合理的解释,而小姨子和她老公一个鼻孔出气 。
老舅要找亲戚朋友给评理,被舅妈叫停了,说丟不起那个人,害怕他有心脏病的父亲被气出个好歹,老舅要起诉对簿公堂,舅妈还是说家丑不可外扬,老舅有冤无处诉,整天喝闷酒,这么多钱,又不是仨瓜俩枣,五年起早贪黑的努力,付诸东流,怎么能说不追究就一笑泯恩仇了呢?老舅实在过不去这道坎,还大病了一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