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刺客列传原文及翻译注释 刺客列传原文及翻译( 五 )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於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
遂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於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原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之头,及献燕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柙,以次进 。至陛,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北蕃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慴 。原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於前 。”秦王谓轲曰:“取舞阳所持地图 。”轲既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 。拔剑,剑长,操其室 。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 。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乃逐秦王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 。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不中,中桐柱 。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於是左右既前杀轲,秦王不怡者良久 。已而论功,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而赐夏无且黄金二百溢,曰:“无且爱我,乃以药囊提荆轲也 。”
於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 。十月而拔蓟城 。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於辽东 。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 。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 。”其後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 。秦复进兵攻之 。後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
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 。於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 。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於宋子 。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傍徨不能去 。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 。”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 。”家丈人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 。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 。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 。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宋子传客之,闻於秦始皇 。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 。”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 。使击筑,未尝不称善 。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朴秦皇帝,不中 。於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
鲁句践已闻荆轲之刺秦王,私曰:“嗟乎,惜哉其不讲於刺剑之术也!甚矣吾不知人也!曩者吾叱之,彼乃以我为非人也!”
太史公曰: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马生角”也,太过 。又言荆轲伤秦王,皆非也 。始公孙季功、董生与夏无且游,具知其事,为余道之如是 。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後世,岂妄也哉!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