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克木 金克宋,清克明(水克日),女真人很精通中华传统文化吗?

五行相克的“五德终始说”是无稽之谈五德终始说:是中国战国时期的阴阳家邹衍所主张的历史观念 。“五德”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种德性 。“终始”指“五德”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运转 。邹衍常常以这个学说来为历史变迁、王朝兴衰作解释 。
但是从王莽篡汉开始,五德终始说就由原来的“五行相克”演变成了“五行相生”,至此五德终始说的合理基础已经被打上了大大的问号 。
赵匡胤因其发迹在宋州,故国号曰“宋”,因皇室姓赵,故也称作赵宋,又因五德终始说,宋朝为火德,故又别称“火宋”、“炎宋”,尊称为大宋 。宋朝定都开封,称为东京 。后逐步统一中国,由于疆域相对南宋而言到达黄河以北,所以被后世称之为北宋 。
《三字经》有说:“炎宋兴,受周禅 。十八传,南北混 。”说的就是宋朝代后周而兴起,最后传了十八代帝王结束 。
宋太祖即位大赦诏,开宗明义头一句话就是:“五运推移,上帝于焉眷命;三灵改卜,王者所以膺图 。”并且就在太祖即位的当年,即开始讨论德运问题,有司上言:“国家受禅于周,周木德,木生火,合以火德王 。”于是赵宋王朝便自命为火德 。靖康二年(1127),高宗重建南宋政权,“初议年号,黄潜善定为炎兴”,最后确定为建炎,“炎兴”、“建炎”都是火德中兴的意思 。直到临安城破、南宋亡国之后,益王称帝于福州,所改年号为“景炎”,仍然寓意于火德 。不仅宋朝如此,先后与两宋相对峙的辽、金王朝,也无不袭取五德终始说以为标榜正统之理据 。
因此从官方史记资料上来看,宋朝的五德确凿无疑是“火德”,金朝如果是“金德”的话,恰恰是被宋朝的火德所克制的,也就谈不上题目中所说的金克宋(金克木)这一说法了 。
我们不能看到“宋”字中有个“木”,就穿凿附会的认为宋朝的五德是“木德”,这是错误的,宋朝的五德很肯定是“火德” 。
从元朝开始,“五德终始说”已经不再流行,政治功能趋于消解 。因此明朝的国号根本没有附上五德的说法 。因为大明朝接大元朝而立,我们可以观察到元、明两代的国号不但同出一典,而且上下文相连,都源自《周易》的乾卦 。元朝国号源自“大哉乾元”,“乃统天”;明朝国号源自“大明资始”,“时乘六龙以御天” 。
而对应的《易经》中的乾卦,则根本无法用五德终始说来划分,因为乾乃是万物之父,万物之源,其意义远在“金木水火土”这五行之上 。而大元朝和大明朝国号都源自乾卦,两朝之间也没有任何的相生相克的关系 。
所以回到清朝的国号“大清”上,我们也能发现“大清”为什么要摒弃“后金”这一国号的缘由,即大清为了实现统治基础的法理正统性,需要摒弃原来“金国”所带给汉人及其他民族固有的形象,因为大清的国土和疆域已经是金朝的数倍之广 。为了这一点,皇太极甚至不惜推翻由其父努尔哈赤所拟定的“后金”国号 。
皇太极之建国号大清,定年号崇德,受宽温仁圣皇帝尊号,论者多以为是其采纳汉文明的关键标志 。年号崇德,明显地带有儒家思想的色彩;尊号宽温仁圣皇帝,也显然是继承了汉文明传统,集中体现了传统的儒家观念和统治思想 。
在努尔哈赤创业的过程中,“金”国号曾经发挥过相当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金国所征服领地的扩大,所统治民族的增多,后金国号的负面影响也逐渐地暴露了出来;这种负面影响的不断扩大,甚至会妨碍到皇太极的事业 。皇太极时期的金国,已然成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包括女真、蒙古、汉这三大民族;以象征女真复兴的金为国号,由于包含了太单一的民族寓意,已经不能适应新王朝的统治需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