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红海行动》二场战斗中发生的RPG跳弹是怎么回事?

2017年《战狼2》上映时,坊间有一个批评就是床垫弹簧拦住RPG火箭弹过于玄幻 。
其实从科学的角度简单解释,火箭弹采用碰炸引信,如果引信没有撞击到物体而被触发,不会爆炸 。冷锋使用的床垫弹簧中间有比较大的空隙,没有触发尖锥状火箭弹头部的引信,所以没有爆炸 。其实床垫弹簧的原理类似于眼下世界各国军队给装甲车安装的格栅装甲 。
另外一点,电影里冷锋距离火箭筒手的距离还比较近,火箭弹刚刚离开发射管,所以初速还不是那么快,冷锋凭借肉身举床垫拦火箭弹还算情理之中 。
不过作为一部军事题材电影的情节设置,需要尽可能地贴近实战,贴近真实情况 。
【电影《红海行动》二场战斗中发生的RPG跳弹是怎么回事?】RPG火箭弹号称第三世界武装组织的单兵导弹,装备数量非常大,世界多国还对其进行了仿制 。中国生产的69式40火箭筒就是一例 。RPG对于城市战而言,是非常合适的近战支援武器 。其威力大,射程远,精度还不错 。
不过尖锥型的火箭弹在入射时,会遇到跳弹的问题 。那就是当火箭弹遇到相对光滑的金属表面,弹头前端在擦碰的那一瞬间会因为自身的高速旋转而被弹飞 。这种情况的发生,会有一些概率的问题 。
在《红海行动》里,我们恰恰看到了这一画面 。张译扮演的蛟龙突击队队长在对敌射击时,敌人发射了一枚RPG火箭弹 。张译看到射来的火箭弹已经来不及躲避,毕竟火箭弹飞行速度高达294米/秒啊 。看到火箭弹的一瞬间,可能就已经飞到眼前了 。不过好在火箭弹在击中张译所依托的汽车时,因为高速的弹体在光滑的汽车顶盖上打滑,瞬间被弹飞了!男主角光环不是盖的!
相比冷锋的幸运,张译所挨的这枚火箭弹飞行轨迹更加符合物理逻辑 。可见作为片方,对每一个情节和镜头设置是否合乎情理都是颇费心思的 。

电影《红海行动》二场战斗中发生的RPG跳弹是怎么回事?

文章插图
我来告诉你怎么回事,美国人穿条内裤就能飞了,被蜘蛛刺一下就能吐丝满世界飞,你说怎么回事?我们国人拍部电影,不管什么动作渲染都要去追究,漫说跳弹是真实可信,就算虚构,那国外满世界的虚构情节,虚构动作,怎么还去叫好?跪久了吧?!
RPG弹药主要是普通破甲弹、串联战斗部破甲弹和杀伤榴弹 。RPG火箭弹的引信一般是触发引信,但大部分都装有定时装置 。火箭弹脱离目标后自爆,这个时间被控制在4.5秒钟,同时也把RPG火箭弹的最大飞行距离限制在1000米,防止造成误伤 。
RPG-7破甲弹的破甲能力非常不错,它对轧制均质装甲穿透厚度达到350毫米到400毫米,直射距离超过400米 。同时还增加了杀伤榴弹(杀伤半径有15米,可以有效杀伤敌人士兵),可以攻击步兵等有生目标 。
电影中出现的跳弹,很有可能是因为弹着角实在太大,引信根本没有触发 。当然还有可能引信自己就有问题 。事实证明在现代条件下依然会出现 。而弹药在改变飞行角度以后正面撞击到了引信发生爆炸或是延时时间到了后发生爆炸 。RPG的哑弹问题一直都存在,美军的统计数字说是战场统计有一半的RPG弹是无法击发的.如果射击时遇到石头地面或者别的硬物发生了跳弹,发生跳弹时引信因为不是正面撞击没有触发,所以这种现象是存在的 。
另外题外话,红海行动,口碑确实不错,国产战争影片也越来越好,期待能有一次愉快的观影!谢谢邀答!
电影木有看就说说聚能破甲弹(RPG)
破甲弹,HEAT(High-ExplosiveAnti-Tank),是一种化学能弹药,又称空心装药或聚能装药弹,是利用炸药的锥型中空装药的聚能原理,在装药爆炸后形成金属射流穿透装甲 。通常由紫铜或相似软金属药型罩和带有锥形凹窝的炸药装药组成,锥角一般为40°~60° 。主要配备于反坦克火箭筒、反坦克导弹等武器的战斗部,现代大威力破甲战斗部的静破甲威力可击穿1200毫米厚度以上的装甲 。典型而且常见的破甲弹是我们耳熟能详40毫米火箭筒,也就是RPG的战斗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