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曾说,高鹗妄改红楼梦死有余辜,你觉得红楼梦后四十回有看的必要吗?( 三 )


张爱玲女士文学才华出众,著有多部小说,是民国时期盛有才名的女子,1969年以后张爱玲女士又主要从事古典小说的研究,著有红学论集《红楼梦魇》,可以说张女士多才多艺,只是痴迷的爱上南京汪伪政权汉奸胡兰成,于是她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她是真的爱他,不在乎年龄,不在乎身份,她爱他只是他 。
张爱玲女士是热衷于小资小爱的,至于家国情仇、伦理道德全在其次 。
高鹗先生续写《红楼梦》,将残缺《红楼梦》补充完整,虽不可能尽善尽美,但也不至于贻害无穷,更不至于让高鹗先生死有余辜 。从《红楼梦》问世以来,续写者也非高鹗一人,不知让张爱玲女士续写一次,该是如何精彩呢?
一部《石头记》纷纷搅搅近三百年!时至今日人们还为谁是作者?后四十回之真假争辨!实属罕见!
张爱玲的的看法是正确的 。
胡适的功劳不可没 。
曹雪芹是实有其人,不过是被曹家除籍之人 。
《石头记》的功绩在于残缺 。
因为残缺而使人不断探索,不断挖掘,不断体悟,不断解谜,纷争不断才有新意,这也是大家落入曹雪芹迷津的原衷!
《石头记》是一本带有自传体,又渗入社会,结合历史,把一部二十五史汇入其中,整个封建社会提纲式的大书,没有深厚的文史哲底蕴的人是很难了解其中味的 。
一个护官符,一部二十五史 。
一个好了歌,一个封建社会真缔式的众生相 。
一曲《红楼梦》曲,一剧众生浮世绘 。
真假宝鉴几人得?
风月迷幻数世人 。
亲身经历真与假,
雪芹自在雾中存 。
命世之哲学,经世之真缔!
漫言红袖啼恨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
曹雪芹夲是乾隆姻亲,颇知清廷内幕,隐姓埋名,著此一书,乾隆虽履次清剿(文字狱)《石头记》还是凤凰涅槃重生,最终还是难逃一劫,高鄂程伟元奉乾隆和坤之命,腰斩红楼,最终乾隆还是没有放过这位姻亲,在乾隆近七十高龄还是用文字之狱,将《红楼梦》打入另类,以假充真,却不知还是掉入曹雪芹之窍中 。
《红楼梦》只有八十回,后四十回是狗尾续貂,不是原著,没有必要读它 。
曹雪芹写《红楼梦》的目的是要给人们说“真味道":“女娲、人民补天、上层建筑的漏洞"之“道”,即用龙的马"首"、自由婚姻、商品交换、票决等,不受法纪规矩(辶)约束的民主自由集中成功之“道",补不民主、假民主的上层建筑混乱之天下,实现女性解放、人民当家作主的科学社会主义美好理想之梦 。
理由:
《红楼梦》是《道德经》的文艺版,九九八十一章回一一对应 。《红楼梦》第八十一回放在第一回下半回,从"一日到了中秋佳节……"为八十一回的内容 。《红楼梦》前八十一回中有九九乘法口诀密码 。例如:第一回开始一段说:“此开卷第一回也……一一细考……编述一集(即一一得一)” 。后续的四十回没有这样的密码 。
详见拙著《解密红楼梦真味道》(含《道德经》译文) 。
(文/刘树成)
张爱玲讲的,完全有道理 。首先讲黛玉,第五回柱凝眉,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程高本中调包计致黛玉死,死己死了,己成事实,无须用牵挂=字 。只有见不着面又不知情况,才用牵挂二字,脂批浮落虽同流,空惹鱼龙诞,说明黛玉嫁某王的,嫁后宝玉不知音耗,才牵挂,但黛玉不羡权势,某王知其心不在己,所以只好流口水,黛玉郁郁终日,泪尽而逝 。说了黛玉,再说宝钗,宝玉和宝钗二人是结婚的 。婚后钗尽/心妇道,书见举案齐眉四字,宝钗耍求宝玉苦读进取,宝玉忠言逆耳,诗见停机德三字,后悬崖撒手,出走,宝钗潦倒守节而死,第五回见山中高士晶莹雪,金簪雪里埋二句,宝玉知后愧悔不己,见红楼梦引子伤怀日,奈何天句,其余还有,你看程高本和原作接得上吗?张爱玲讲错了吗?第五回诗和曲是最好的证据 。读红楼应从第五回本身和脂批中解读八十回后情节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