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季札观乐一节载,“为之歌《秦》,曰:此之谓‘夏声’ 。”穆王时代秦在陇南天水一带,因为近西夏氏故地受其后裔影响,所以季札所谓“秦风夏声”的谜团,也可以由此解开 。现在有《清华简·秦之先》一文的佐证,我们知道,商代后期秦在商的旧都奄(山东曲阜)一带,是与商族关系密切的东方部族 。周灭商之后,将与商关系密切的秦族流放在陇西南故西夏氏以东今甘肃陇南礼县一带,其地属长江流域 。秦亦从当地之声,故而秦风被季札称为“夏声”,而秦已弃之本乐属于东音,跟夏声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此地在周初时因关陇阻隔,与中原、关中交通其实是没有大道相通的 。正如《穆天子传》所揭示的路线,要绕道晋北、内蒙古河套再沿黄河岸边南下,在兰州一带过河,辗转到达此偏僻蛮荒的西陲 。据《史记》之《秦本纪》及《 六国年表》前言,春秋秦文公三年即公元前763年才“踰陇”(于《十二诸侯年表》则失录),打通进入关中的道路 。
而穆王从河套西北角到达甘肃临夏,当时路程“二千五百里”,今合800多千米,走了六天,平均每天约133千米,相比原书其他日行千里的例子来讲是完全可能的 。当然这里或有脱漏,或者行程是六十六天 。
温谷乐都,在今青海湟水河谷中下游,有新石器至青铜时代乐都县的柳湾遗址和西宁市的沈那遗址,时代上更接近卡约文化 。详见第三部分内容 。信史上的“乐都”之名,始于公元397年在此建都的秃发鲜卑南凉政权,不知道当时取名的依据是否与书中此处的“温谷乐都”有关,如果当时人是根据《穆天子传》给此地取名,可见当时人就已经认为书中的“乐都”即指这一带 。
在与河水(大通河——湟水)交汇的积石南来黄河支流之浅溪湿地放马休养,可见当时在此跨过黄河是相当容易 。所谓的积石应指青海循化县(积石镇)与甘肃临夏积石山县之间的积石峡 。“积石之南河”指循化积石峡以下至湟水(实为大通河)入河处甚至稍南的洮水入河处之间的今黄河主道 。当时这段黄河显然水量太小,被视为支流而称为“积石之南河”,甚至因为水量太小成为像其它小支流一样的涓涓细流“枝洔”,而以大通河——湟水作为干流称为“河” 。至于洮河,当今水量与大通河——湟水不相上下甚至还稍多,估计当时水量即便小于大通河——湟水也不可能是乱溪湿地,因而“积石之南河”的北限应在洮河入河处即今甘肃临夏东乡县,南限则在青海循化积石峡一带 。到了《禹贡》所述的战国时期,气候转暖,经过积石峡的南来黄河干流水量大增,不再是涓涓细流的乱溪湿地,再加上洮河注入因而明显超过了西来的大通河——湟水 。所以战国人就主张“导河积石”,把穆王时代的“河”即大通河——湟水反而称为“西河” 。今永靖湟水下游南岸仍有“西河镇”,是当年汉金城郡治允吾所在 。至于西周当时为什么把水量接近洮河的大通河——湟水视为主流,不只是因为水势的原因,主要还有大通河在地理及气候上的很多奇特之处,源于昆仑雪山,在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干湿程度、内外流区域等地理气候带上都是向西兀然伸出,有如天意之安排,故而具有一定的神格被视为“河首” 。详见本书第二部分“昆仑-河源考”一章 。这一带当时是河伯上溯河源礼拜昆仑的必经之路,也是重要的补给站,因而可称得上河伯礼河朝拜昆仑的大本营,故而书中说是“河宗氏所游居” 。
根据《山海经·西山经》,自昆仑至积石千七百四十里,而本书第四卷“里西土之数”一节,自西夏氏至河首千五百里,可知西夏氏与积石的位置接近 。当然珠余氏的大致位置当在从西夏氏往河源上溯路线的沿线一带 。
- 仙剑奇侠传5前传全图 仙剑5前传官网手游
- 英氏母婴店
- 超星会员 会员通
- 乙肝共同餐具会传染吗
- 接吻会传染乙肝小三阳吗
- 没有抗体会传染乙肝吗
- 中国古代民间传说故事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有哪些
- 传统节日古诗大全 有关传统节日的古诗有哪些
- 不朽箭神 箭圣传奇
- 神兽大陆狩猎传说破解版 兽神演武通关攻略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