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鲍红云:甘当生命的“摆渡人”
有这样一种职业 , 他们在一些人眼中是“可怕的” , 当亲人刚刚离世 , 陌生的他们走上前来 , 说服亲属捐献亲人器官 。 在另一些人眼中 , 他们又是“高尚的” , 捐献的器官不仅救活了等待移植的患者 , 更让逝去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 他们的职业听起来有些熟悉又有些陌生——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 。
8月18日 , 57岁的王鹏(化名)被推出了弋阳县人民医院ICU重症监护室 , 因意外事故导致脑出血 , 经医生临床诊断 , 判定脑死亡 。 家人在悲痛之余 , 有意捐献器官 。 得知这个信息后 , 远在北京出差的弋阳县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鲍红云立即通过电话联系上了王鹏的家属 , 在了解遗体器官捐献相关知识后 , 家属毅然签署了捐献肝脏和肾脏同意协议书 。 “他的肝脏和肾脏将移植到需要的人身上 , 可以帮助三名患者获得重生的机会 , 我觉得能让另一个人重生是一项神圣的工作 。 ”鲍红云说 。
作为弋阳县唯一一名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 , 鲍红云2018年3月从事这项工作以来 , 甘当生命的“摆渡人” , 帮助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 今年1至8月 , 弋阳县红十字会已实现了8例人体器官捐献 。 2018年弋阳全年实现器官捐献11例 , 在全国县级城市排名前列 。 人体器官捐献在弋阳这个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老区 , 开始被人们所接受 , 离不开鲍红云等人的努力 。
2018年4月的一个周末 , 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深夜的寂静 , 鲍红云接到了一个15岁女孩因一氧化碳中毒去世的消息 。 当她和评估医生连夜赶到医院时 , 女孩的母亲已哭成了泪人 , 孩子父亲呆呆地坐在那里 , 只是默默地不停地流着眼泪 。 鲍红云来到孩子父亲的身旁 , 强忍住悲伤 , 给他讲起了捐献的事情:姑娘来到人世间才短短的15年 , 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 , 还没有完全绽放 , 就这样凋谢了 , 确实让人心痛 。 捐献是生命的另一种延续 , 只要她的某个器官还在发挥着作用 , 就感觉她还活着一样 , 这样也可以给自己留些念想 。
当时 , 鲍红云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 “没想到沉默了半个小时以后 , 孩子父亲开口说 , 他同意捐献孩子所有可以救人的器官 , 去帮助更多的人 , 并签署了捐献一肝两肾一对眼角膜的同意书 , 给5名患者带去了新的希望 。 ”
“我知道失去亲人的痛苦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 那种说不出来的痛苦才是真正的痛苦 , 我不但要成为他们的心灵咨询师 , 还要用真诚融化悲伤 , 用坚守等待捐献 。 ”鲍红云说 , 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是生命的参与者 , 见证着死亡与新生 , 同时也是爱的中转站 , 她将用爱传递温情和希望 , 让这个职业得到更多的人理解、尊重 。 (卢荣东 采访人员 吕玉玺)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