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套路为何还有人上当?网络关键词诈骗专盯“网络小白”
光明网讯(采访人员 姚坤森)近日 , 江苏苏州宣判的一起网络关键词诈骗案件备受关注 。 此案中 , 不法分子以网络关键词版权保护、网络端口域名保护等为由 , 诱导受害者支付服务费用 , 并进行了一系列的诈骗 。 什么是网络关键词诈骗?如何防范这类诈骗?
在业界看来 , 网络关键词是继IP地址和域名之后的第三代互联网名称资源 , 网络用户可通过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中文关键词 , 来直接访问目标网站 。 采访人员梳理发现 , 近年来 , 网络关键词逐渐成为网络推广、网站排名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 是搜索引擎中索引方式之一 , 也是网站和推广的入口引导方式 。
网络关键词诈骗局则是通过本人拥有版权的网络关键词 , 谎称有买家愿意高价购买其手中网络关键词 , 引诱其上当;再通过冒充中介公司 , 以帮助客户转让网络资源为名 , 以需要注册版权、端口申诉等理由骗取被害人财物 。
----老套路为何还有人上当?网络关键词诈骗专盯“网络小白”//---- //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主要利用了一些人不懂互联网知识及其投机心态层层设局 , 通过角色分工诈骗钱财 。 其实 , 这是一个老套的骗局 。 ”网络安全专家、无糖信息CEO张瑞冬接受光明网采访人员采访时说 , 这些与抢注域名一夜暴富、捡漏古董价值连城等套路差不多 , 可能会根据载体不同 , 稍微变换相关流程和名目;共同点是受害者总觉得时来运转要发财 , 往往在被骗后都没意识到这是骗局 。
张瑞冬还提醒 , 这类骗局的受害者分布很不稳定 , 交易(受骗)过程也往往线上、线下配合 。 比如 , 域名骗局里不法分子往往以召开各种看上去高大上的会议为由 , 邀请传统行业里的企业家参会 , 利用他们一般年龄较大、对互联网不熟悉 , 但又想发展网上业务的心态 , 对其进行诈骗 。
另外 , 张瑞冬还提到 , “牛黄”、“古董”之类的诈骗 , 多是不法分子先在搜索引擎上做了SEO(搜索引擎优化) , 再加入发财案例、留下联系方式 , 如同钓鱼一样等着受害者上钩 。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法治国际中心执行主任吴沈括也表示 , 这类诈骗的犯罪模式与前些年的重金求子、网购刷单类似 。 犯罪分子往往虚构出一个虚假的、巨大的利益来吸引或胁迫被害人;同时 , 不断要求被害人提供一些各种名目的律师费、公证费、“摆平费”等 , 以及本案中的关键词注册费、版权保全费等 。
对于此案中涉及的“网络关键词版权保护” , 吴沈括表示 , 这实际上是比较荒谬的 。 版权也叫著作权 , 而互联网关键词不属于著作物(作品) , 自然没有版权的说法 。 “网络端口域名保护同样如此 , 并不享有原始意义上的版权保护 。 我们应当避免遭受以此为借口的各种讹诈” 。
“由于受害者和不法分子的分布没什么规律 , 整个流程更偏向于传统诈骗 。 目前 , 从技术上还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 需要加大宣传让大家提高警惕 。 ”张瑞冬说 。 对此 , 吴沈括也提醒 , 公众需要戒除贪小便宜心理、提高必要的法律意识 , 准确判断特定情形下的利益得失 , 以防上当受骗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