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元夜(崔液)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鉴赏】上元夜,指旧历正月十五夜,又称元宵节 。我国素有元宵赏灯的风俗 。崔液组诗《上元夜》七绝,共六首 。描写当时京城长安元宵赏灯的繁华景象 。据刘肃《大唐新语》记载:“神龙(唐中宗年号,公元705—707年)之际,京城正月望日(即十五),盛饰灯影之会,金吾弛禁,特许夜行 。贵族戚属及下隶工贾,无不夜游 。车马喧阗,人不得顾 。王、主之家,马上作乐,以相竞夸 。文士皆赋诗一章,以记其事 。作者数百人,唯中书侍郎苏味道、吏部员外郎郭利贞(苏、郭之作皆五律)、殿中侍御史崔液为绝唱 。”这是崔液所作赏灯诗六首中的第一首 。
5.元夜踏灯(董舜民)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 。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 。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 。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 。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 。
6.冬至(杜甫)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
7.小至(杜甫)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注释【按】诗写冬至前后时令变化 。不仅用刺绣女添线显示白昼延长,还用河边柳树年尽将泛绿,山上梅花欲放生动写出冬天里孕育着春天的气息 。【小至】冬至前一日【五纹】五色线 。《唐杂录》载,冬至后日渐长,宫中女工比常日增一线之功 。【吹葭】古代将苇膜烧灰放在律管内测示气候,第六管灰动,应冬至节 。冬至前灰飞向下,冬至后则灰飞向上,因冬至一阳生,阳气舒展故 。【浮灰】一作“飞灰”【云物】景物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在夔州写的 。那时杜甫生活比较安定,心情也比较舒畅 。《小至》写冬至前后的时令变化,不仅用刺绣添线写出了白昼增长,还用河边柳树即将泛绿,山上梅花冲寒欲放,生动地写出了冬天里孕育着春天的景象 。诗的末二句写他由眼前景物唤起了对故乡的回忆 。虽然身处异乡,但云物不殊,所以诗人教儿斟酒,举杯痛饮 。这举动和诗中写冬天里孕育着春天气氛的基调是一致的 。都反映出诗人难得的舒适心情 。
8.九日齐山登高(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注释⑴九日:九月九日重阳节 。齐山: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东南 。⑵翠微:指齐山上的翠微亭,其为杜牧于唐会昌四年(844年)9月赴任池州刺史,取李白《赠秋浦柳少府》诗中的“开帘当翠微”句意,在齐山之巅建“翠微亭”,以表追思李白之意 。⑶“尘世”句:《庄子》:“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瘦死丧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 。”此言人生欢笑既难得,则更应善自宽慰,多方开解,切不可对一些烦恼事过于挂怀 。⑷“菊花”句:菊花:此暗用典故 。《艺文类聚》卷四引《续晋阳秋》:“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留,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 。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 ⑸酩酊(dǐng):大醉 。⑹牛山:《晏子春秋·内篇谏上》:“(齐)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据皆从而泣 。” 牛山,在今山东临淄 。
- 海贼王丑三小子的真面目
- 劝学颜真卿赏析和感悟 颜真卿劝学诗的故事
- 黄瓜鸡蛋饼怎么做的不干
- 王阳明著名诗词赏析 最霸气的一首诗王阳明
- 珊瑚礁墨菲特视频 珊瑚礁 墨菲特
- 江歌案件的来龙去脉
- pdf和word的区别
- 主角是反派的手游 无尽轮回地狱火
- 格瑞姆巴托是几区 格瑞姆巴托之战
- 樱桃树打尖的方法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