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风水碗 碗的数量风水作用




文物小档案
名称:元代青釉孔明碗
年代:元代(公元1271-1368年)
形制:高15厘米,口径18厘米
材质:瓷器
馆藏:东平县博物馆

什么是风水碗 碗的数量风水作用

文章插图
东平元代青釉孔明碗
孔明碗,又称诸葛碗,1961年冬,此碗在州城街道征集,高15厘米,口径18厘米,青釉,造型为敛口,弧腹,圈足,双层中空,圈足内有孔与空腹相通 。
一则智慧的传说孔明碗最大特点是,由两只碗上下粘接而成,两碗中间留有空隙,外面碗底有一圆孔,因此得名“孔明碗” 。如果仅从侧面看,孔明碗碗腹高深,容量较大,然而,从碗上俯看,容量却小得多,仅是一个深口碟子的容量 。
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关于孔明碗形制来历的一个美丽传说 。
据传诸葛亮北伐中原,第六次带兵至五丈原时,积劳成疾,病入膏肓 。此时,魏国主帅司马懿巴不得诸葛亮早点死去,得知病情后,心中窃喜,为验明真伪,派人去侦查 。诸葛亮深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道理,为迷惑敌人,设计出双层的碗,使者来刺探情况时,就用此碗进餐,以示饭量很大,身体很好,其实碗中只是上层有饭而已 。诸葛亮以此迷惑了司马懿,使其不敢擅自妄动 。
有感于诸葛亮的聪明智慧,人们就把这种双层碗命名为诸葛碗,因为诸葛亮,字孔明,所以又称孔明碗 。
孔明碗产生的时代据考证,“孔明碗”最早产生于北宋,三国时期并未出现这种造型的碗,“孔明碗”的故事表达了后人对诸葛亮敬仰 。
宋时,龙泉窑、耀州窑烧制的孔明碗数量最多;明清时,景德镇也有烧制,流传至今大都难以见到 。
宋代的孔明碗胎体厚实,外碗底的孔较大 。到了明代,胎体较薄,外碗底孔较小 。宋元时期的孔明碗多为青釉器,明清时期则有青花、蓝釉、五彩等品种 。
什么是风水碗 碗的数量风水作用

文章插图
孔明碗底部(网络图)
夹层的奥秘诸葛亮创制双层碗的传说,既然是后人附会,那么烧制费工费料的孔明碗的目的是什么?为何在碗底留出孔洞?
有人认为,孔明碗是现代保温瓶的萌芽,碗底的孔洞是为了让热水进入碗壁夹层,再用一木塞堵住,以使碗内食物保温 。因此有人将孔明碗称为“暖碗” 。不过,很多人持不同意见 。孔明碗碗口较大但碗心很浅,盛放食物有限,且暴露于碗外,即使碗壁夹层内注入热水,所起到的保温作用非常有限,所谓“暖碗”名不副实,肯定不是百姓日常用具 。
经研究证明,孔明碗在宋明时期的主要功用,是作为供奉器物而存在,且多在寺庙、祠堂中 。因孔明碗碗心较浅,稍稍放上一点食物,就像装了满满一大碗,既节省祭品,又显得祭祀隆重 。也正因如此,孔明碗在生活中才不多见,流传下来的器物则更少 。
至于碗底孔洞,则是孔明碗烧制过程中的保障工艺 。如果不留孔洞,中空密闭的双层碗在高温烧制过程中,会产生膨胀变形甚至炸裂 。
【什么是风水碗 碗的数量风水作用】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饮食器具众彩纷呈,一杯一盘,一碗一碟,无不镌刻着文化印记 。(撰稿:陈淑锋)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