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大埔特产 梅州大埔风水公园地址( 二 )


在文教兴盛的梅州 , 散布着不少诸如此类“文峰塔” 。如平远县仁居镇的仁居文峰塔 , 由邑贡生丘廷芳所倡修 , 为五层实心尖顶塔 , 犹如一支毛笔高高耸立 , 故名文峰塔 , 其周围古木森浓 , 苍翠欲滴 , 为平远老县城八景之一;还有建于清朝嘉庆十九年(1814年)的兴宁文峰塔 , 相传建塔前 , 兴宁近三十年未占科甲 , 县令仲子履认为山川文气不足 , 倡导主持兴建此塔以兴文风……
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副院长肖文评介绍 , 古时 , 一些体现文风之意的古塔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来此吟诗作对 , 比如元魁塔旁的文昌阁 , 有一段时间便成为文人游客聚会的地方 。
在梅州 , “秋老凭栏眺八方 , 骋怀游目送斜阳 。江山淘铸英雄辈 , 民族增辉日月光”中的蕉岭文福古塔 , 以及“塔为笔 , 天为纸 , 云为墨 , 河翰为砚池 , 日圈星点 , 乐观大快文章”的狮雄山塔等……这些古塔巍然屹立 , 临水听风 , 静静地看着塔下人来人往的盛景 , 也留下了梅州文人临水而吟的壮美诗篇 。
独具一格
建筑工艺凝聚客家智慧与文化
塔 , 是一种文化象征 , 也是一个地方的标志建筑 。在梅州 , 古塔平面以方形、八角形居多 , 层数一般为单数 , 用木、砖和石等材料建成 。其类型有楼阁式塔 , 如蕉岭文福古塔、高思水口塔;还有金刚宝塔 , 如千佛塔 , 以及密檐塔和墓塔等数种 。客家先民向中原迁居南方 , 具有特殊的客家文化和习俗 , 明清以来建了不少各式各样的古塔 , 其中多为楼阁式塔 。
“华城古迹长乐宫 , 狮雄古塔在城东;西边有座城隍庙 , 东征遗址落城中 。”这是流传于五华县华城镇的一首民谣 , 唱出了千年古邑的厚重人文历史 。狮雄古塔是梅州市保存最好的明代造塔之一 , 1989年6月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这座古塔建筑以其久远、塔高、 雄厚而闻名 , 工艺也极其讲究 。”据华城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 狮雄山塔为平面八角形的九层楼阁式砖木塔 , 高35.5米 。塔阶为“壁内折上” , 各层塔里各层开有拱形或火焰形窗 , 出檐构件工艺精细 , 风格独特 。
关于狮雄山塔的建设 , 还留存着一个未解之谜 。据说 , 此塔塔顶“葫芦督”全是由生铁铸成 , 至少有两千斤重 。然而 , 在389年前建造狮雄山塔之时 , 既无现代化装备 , 更无大型机械吊车 , 古人是如何将这笨重的“大铁帽”搬上30多米高的塔顶安装的 , 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 。
站在塔下仰望 , 只见狮雄山塔坚实浑厚 , 雄伟壮观 。塔底用石砖砌筑 , 塔身用青砖砌筑 。塔门额嵌着一块“万代瞻仰”的题额 , 据说由建塔时的长乐县令詹子忠所撰 。走进塔内 , 沿着蜿蜒的阶梯走上第八层 , 站在平台上可尽收狮雄山风光 。清代五华诗人张铁珊曾为塔题联:“山作屏 , 地作毡 , 月作灯 , 烟霞作楼阁 , 雷鼓风箫 , 长庆升平世界;塔为笔 , 天为纸 , 云为墨 , 河瀚为砚池 , 日圈星点 , 乐观大块文章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