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大埔特产 梅州大埔风水公园地址( 四 )


古塔悠悠 , 演绎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 述说着一幕幕难忘的历史 。“记得在我小时候 , 家里的客厅挂着一张照片 , 照片里的松口元魁塔高高耸立 , 父亲常指着照片对我们说 , 不管自己身在何处 ,  要记住这就是我们的家 。”广东省政协常委、香港裕华国产百货有限公司总经理、香港梅州联会会长余鹏春说 。多少年来 , 这座象征家园的古塔一直矗立在海外赤子心中 。因此 , 在梅州近代华侨史上 , 元魁塔也成为海外游子萦怀桑梓的“乡愁”象征 。
元魁塔??梅县区年代最为久远的古塔
元魁塔位于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以东八里之铜琶村 , 梅江河北岸 , 为明末翰林学士、东宫侍讲李士淳倡修 , 始建于明朝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 , 历时10年 , 崇祯二年(1629年)落成 。该塔先后于1987年确定为梅县区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确定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
元魁塔 , 是梅县区年代最为久远和保存完整的古塔 。该塔平面布局为八角形 , 依照传统建造塔层为奇数 , 是一座仿楼阁式的9层(含塔刹)砖石塔 。整塔除塔基和首层用花岗岩石砌筑外 , 其余皆为青砖砌筑 。首层檐裙为30厘米 , 环外塔壁裙彩绘麒麟、鳄鱼、鹿等飞禽走兽吉祥物 。
塔身每层均用青砖砌成犬牙状出檐 , 各层均交互设置4个券式瞭望窗和采光孔 。第八层檐上设有砖砌平座、栏板 , 可供游人环塔凭栏眺望 。元魁塔自下而上逐层按比例递减 , 塔檐逐层收缩 , 塔顶置生铁铸双葫芦塔刹 , 立面形成中轴对称的双弧线而显俊秀 。尤其塔选址建于江河山崖边 , 形成了强烈的落差对比 , 使元魁塔更显高耸挺拔 。
狮雄山塔??以其久远塔高雄厚而闻名
狮雄山塔在五华长乐县城(今华城镇) , 建于公元1612年 , 又称长乐古塔 。此塔颇具明代建筑艺术风格 , 以其久远、塔高、 雄厚而闻名 。1984年被列为五华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6月19日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三批省级重点保护文物 。
塔基用花岗岩石砌筑 , 塔身用青砖砌筑 , 二至七层造有木棚 , 每层皆有火焰形窗口 , 用以通风采光 。第二层为平座其余每层内有假平座 , 每层出檐均为人字形斗拱出跳 。塔身上用火砖砌成一百五十级螺旋式台阶 , 从底层通往八塔 , 塔门顶嵌有知县詹子忠的“万代瞻仰”阴刻石匾 。
明清期间 , 每逢中元节 , 从农历七月十一日晚始至十六日 , 当地百姓在塔前五显大帝举办醮会 。醮会间 , 参醮者在各姓祖先宫设坛祭祀 。山头还搭起戏台 。层层塔角点灯 , 大摆山歌擂台 , 龙川、紫金、兴宁等各县山歌手与本地歌手曾在这里大赛客家山歌 。
文福古塔??蕉岭县古塔建筑艺术上的宝贵遗产
文福古塔 , 在蕉岭县文福镇路亭岗 , 又称路亭古塔 。这里 , 原有一座明代建筑“路亭庵” , 于清朝道光三年(1823年)竣工 。塔平面八角形 , 七层楼阁式砖塔 , 高34米 。塔腔为壁内折上式 , 楼梯112级直达第七层 , 第七层有栏杆约1米高 , 供人登高眺览 。每层有4个方窗 , 外围内三层砖块作成齿轮形装饰 , 有万寿花纹 。顶端有2米高的宝葫芦形塔刹 。塔门用花岗岩石垒成 , 内面每层用青砖拱成 , 用木料作梁架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