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是什么意思 战国


第一计 瞒天过海
【原文】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
【大意】
人在防备得周全时,更容易麻痹大意;对待习以为常的事,就容易失去警戒 。秘密常潜藏在公开的事物里,而并非存在于公开的事物之外 。公开暴露的事物发展到极端,就更能达到最隐秘的潜藏状态 。
【简析】
所谓瞒天过海,就是故意一而再,再而三地用伪装的手段迷惑、欺骗对方,使对方放松戒备,然后突然行动,从而达到取胜的目的 。
【战国战例】
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赵国名将李牧,在镇守赵国北方边境时,故意示弱于匈奴,连续多年只操练兵马从不出战,匈奴兵马一来就把军民粮食辎重撤回城堡 。在兵马操练娴熟后,就安排居民出关种地放牧,匈奴小股兵马每次来侵犯,都会有不少收获 。几年过去,无论是匈奴还是赵国军民都认为李牧胆怯,不敢与匈奴作战 。等匈奴单于带大军侵犯赵国时,李牧突然带大军出战,大败匈奴单于,于是以后匈奴再也不敢靠近赵国边境 。


战国是什么意思 战国

文章插图
瞒天过海计战例李牧戍边破匈奴


第二计 围魏救赵
【原文】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
【大意】
进攻实力强大的敌军全部,不如使其分散各个击破;正面强攻敌军,不如改变策略,出其不意、攻其无备 。
【简析】
所谓围魏救赵,是指面对实力强大的敌军,要避免正面决战,应该采取迂回战术,分散敌军兵力,然后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置敌于死地 。
【战国战例】
战国时期,魏国庞涓率领强大的魏军攻打赵国国都邯郸,齐国派田忌、孙膑带兵去救赵国 。田忌、孙膑没有直接去和魏军主力决战,而是直奔魏国国度大梁,于是魏军只能回兵救大梁,赵国的危机也解除了 。
后来魏军攻打韩国,田忌、孙膑又采取攻击魏国国都的方式,给韩国解除了危险 。但由于已深入魏境,与魏军一战在所难免,于是采取减灶之计,使得庞涓误认为齐军士兵逃跑得很多,已无战意 。于是庞涓就脱离大部队,只带部分轻骑兵追赶齐军,结果在马陵道又陷于孙膑的伏击 。庞涓兵败遂自刎,孙膑以此名扬天下 。这个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


战国是什么意思 战国

文章插图
孙膑庞涓马陵之战
第三计 借刀杀人
【原文】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 。以《损》推演 。


【大意】
敌军的情况已经明确,而盟友却还处在犹豫不决之时,要设法促使盟友进攻敌军,而不是我军单方面出兵 。这是从《易经》的“损”卦里推导出来的,这是对我军最有利的方式 。
【简析】
所谓借刀杀人,就是利用第三者的力量去攻击敌人,以保存自己的实力;或者是利用敌人的内部矛盾,使其自相残杀,以达到置敌于死地的目的 。
【战国战例】
魏惠王因马陵之战惨败,折损十万人马,太子也被杀,决定出动全国之兵和齐国背水一战 。在惠施的劝谏下,惠王采用了两点建议,一是魏国屈尊朝齐,激起楚国的怒意,引发楚国与齐国的矛盾,借助楚国的力量削弱齐国;二是和齐君互尊为王,避开齐国的锋芒,令魏国度过眼下的难关 。楚王听说此事,果然大怒,认为齐国背信弃义,于是亲自领兵攻打齐国,在徐州大败齐军 。最终魏国不仅摆脱了困境,也借用楚国的力量为魏国报了马陵之战的仇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