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员工”挂靠企业缴社保能占便宜?律师:勿违法参保( 二 )
“造假的挂靠材料做得太真 , 拿到法庭上反而成了不利证据 。 ”4年前 , 沈阳某物流公司总经理张一鸣遇到一件窝心事 , 公司大客户求他挂靠一名“非员工” , 帮缴1年的五险 , 费用由其个人承担 。 为了公司发展 , 张一鸣应允 , 并找到人事专员 , 不仅伪造了考勤表、社保新增参保职工申报表、参保人员基本信息变更申请表、社保个人信息登记表、职工连续工龄视作缴费年限审批表等一系列材料 , 为降低人社部门处罚风险 , 他甚至让这位“非员工”来公司储存指纹信息 。 那时他发现这位“非员工”已怀孕 。
8个月后 , 这位“非员工”以公司未签订劳动合同为由索要经济补偿金以及生育津贴 , 共计4.74万元 。 最后 , 由于既没有委托代缴社保协议 , 也说不清这位“非员工”不是自己公司的员工 , 张一鸣的企业败诉而终 。
“个人和企业都有被骗的风险 。 ”辽宁百联人才管理公司总经理郝红宾说 。 按规定 , 社保代理企业在工商部门取得营业执照后 , 还需在当地人社局取得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 然而 , 业内的代理企业尤其是个人多数手续不全 。 当企业注销或个人“跑路”后 , 劳动者很难追回社保费 。 另外 , 挂靠者认为挂靠行为“拿不上台面” , 多半不敢主动维权 , 这也助长了不良中介的气焰 。
张一鸣告诉采访人员 , 像这位“非员工”这样假借社保挂靠骗财的现象在其他企业也时常发生 。 一些挂靠者挂靠成功后要求公司负责其就业、工资、福利、医疗、工伤及人身意外等 。 即便他们不想骗财 , 但一旦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 也会给企业带来不良后果 。
切勿违法参保
“谁又能占了谁的便宜呢!违法的事怎么‘算计’都吃亏 。 ”王金海发现 , 一些劳动者错误地认为 , 社会保险法并没有禁止用人单位为非本单位职工缴纳社保费用 , 这种行为属于职工和企业自愿 。 然而 , 根据《社会保险法》规定 , 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社保待遇的 , 由社保行政部门责令退回骗取的社会保险金 , 处骗取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 。
“不仅会面临行政处罚 , 骗取社保待遇情节严重的企业 , 还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 ”王金海说 。 伪造单位员工花名册和工资表等造假行为经不起查验 , 这种骗保行为有可能被纳入失信黑名单 , 给企业经营发展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
“花了‘全额’的钱 , 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却没能领到养老金 , 岂不更亏 。 ”郝红宾表示 , 目前行业内的中介公司鱼龙混杂 。 挂靠的小企业中 , 人力资源工作人员多兼任会计 , 事多繁杂 , 极有可能出现断缴、漏缴的情况 。 他提醒 , 参保者切勿选择违法途径参保 。 随着社会征信系统的完善 , 参保人骗保失信 , 也会对其个人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
刘旭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