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 。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 。谚语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的说法,说明清明折柳在旧时是很普遍的习俗 。据说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那么插柳戴柳不仅是时尚的装饰,而且有祈福辟邪之效了 。清明插柳也可能跟过去寒食节以柳枝乞取新火的的习俗有关 。今天看来,随意折取柳枝是对树木的一种损害,是不宜提倡的 。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 。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 。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 。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 。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放风筝
放风筝 。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 。清人潘荣陛所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盒,轮毂相望 。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 。”古人还认为清明的风很适合放风筝 。《清嘉录》中说:“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 。”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 。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
清明节吃什么?
清明节要吃的食物有很多,蒿饼、青团、清明螺等,此外,中国南北各地在清明佳节时还有食鸡蛋、蛋糕、夹心饼、清明粽、馍糍、清明粑、干粥等多种多样富有营养食品的习俗 。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 。在山东,即墨吃鸡蛋和冷饽饽,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据说不这样的话就会遭冰雹 。泰安吃冷煎饼卷生苦菜,据说吃了眼睛明亮 。晋中一带还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惯 。
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仪式后,将祭祀食品分吃 。晋南人过清明时,习惯用白面蒸大馍,中间夹有核桃、枣儿、豆子,外面盘成龙形,龙身中间扎一个鸡蛋,名为“子福” 。要蒸一个很大的总“子福”,象征全家团圆幸福 。上坟时,将总“子福”献给祖灵,扫墓完毕后全家分食之 。上海旧俗,用柳条将祭祀用过的蒸糕饼团贯穿起来,晾干后存放着,到立夏那天,将之油煎,给小孩吃,据说吃了以后不得疰夏病 。
部分地区清明节时有吃青团的风俗,青团又称清明饼、棉菜馍糍、茨壳粿、清明粑、艾叶粑粑、艾糍、清明果、菠菠粿、清明粿、艾叶糍粑、艾粄、艾草糕、清明团子、暖菇包等等 。将雀麦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后包上豆沙、枣泥等馅料,用芦叶垫底,放到蒸笼内 。蒸熟出笼的青团色泽鲜绿,香气扑鼻,是本地清明节最有特色的节令食品 。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节爱吃桃花粥,在扫墓和家宴上爱用刀鱼 。
在浙江湖州,清明节家家裹粽子,可作上坟的祭品,也可做踏青带的干粮 。俗话说:“清明粽子稳牢牢 。”清明前后,螺蛳肥壮 。俗话说:“清明螺,赛只鹅 。”农家有清明吃螺蛳的习惯,这天用针挑出螺蛳肉烹食,叫“挑青” 。吃后将螺蛳壳扔到房顶上,据说屋瓦上发出的滚动声能吓跑老鼠,有利于清明后的养蚕 。清明节这天,还要办社酒 。同一宗祠的人家在一起聚餐 。没有宗祠的人家,一般同一高祖下各房子孙们在一起聚餐 。社酒的菜肴,荤以鱼肉为主,素以豆腐青菜为主,酒以家酿甜白酒为主 。浙江桐乡河山镇有“清明大似年”的说法,清明夜重视全家团圆吃晚餐,饭桌上少不了这样几个传统菜:炒螺蛳、糯米嵌藕、发芽豆、马兰头等 。这几样菜都跟养蚕有关 。把吃剩的螺蛳壳往屋里抛,据说声音能吓跑老鼠,毛毛虫会钻进壳里做巢,不再出来骚扰蚕 。吃藕是祝愿蚕宝宝吐的丝又常又好 。吃发芽豆是博得“发家”的口彩 。吃马兰头等时鲜蔬菜,是取其“青”字,以合“清明”之“青” 。
- 炒莴笋的做法怎么做好吃
- 沈从文的主要代表作品 沈从文的代表作有哪些
- 爱生活的说说短句
- 心里难受又无奈的句子 心里苦闷的句子说说
- 茄汁鸡丁的做法
- 忆童年的经典句子 感叹怀念童年的短句亲情
- 现实生活又很扎心的句子 发快手的句子伤感现实
- 分隔两地想念的句子 相隔千里心不离的句子爱情
- 有关月亮的对联分享 关于月亮的对联有哪些
- 最近比较火的长津湖电影中为什么没有一个朝鲜人出现呢?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