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难得 , 佛法难闻 , 人道苦乐参半最适合修行 。”佛法的修行除了一些对于身体上有着很多要求的苦行僧之外 , 对于心理的承受以及修行也是很重要的 。
那么 , 本期佛经故事看看慧眼观六道的佛法修行 。
还想了解》》佛陀对难陀的开示
悉达多太子在菩提树下静坐四十九天 , 于最后一天夜里悟道成佛 , 此时佛陀以无碍的慧眼 , 观看这娑婆世界里六道众生的情形 , 想要了解众生的根机 , 以及度化的因缘 。
天人们住在黄金、玛瑙等七宝建构而成的宫殿中 , 终日游乐嬉戏、衣食无虞;人道众生饱受生老病死苦 , 地位较贫贱者还要受人诃斥 , 即便病苦逼迫 , 仍须四处为人做工 , 以求得温饱 。
饿鬼道众生则多是住于粪厕、林边 , 咽喉细如针孔 , 饥渴难忍却无法进食;动物道的飞禽走兽 , 蒙昧愚痴 , 常遭受追捕宰杀 , 终日惶恐不安;而地狱道的众生更是长久处于大火烧煮、骨肉焦烂等极苦中 , 无法出离 。
佛陀如此一一从天道一直观看到最悲惨的地狱道 , 见到有的众生从地狱受苦完后升到天上或人间享乐 , 有的从动物道脱离后又沦为饿鬼众生 , 或是从人间往生 , 转投到天上享天福等 , 无始劫来上上下下在六道当中轮转不已 , 却始终无法脱离轮回之苦 。
于是佛陀入于甚深禅定中 , 再度观察众生不断生死轮回受苦的原因 。发现这一切都是由于众生的心念无常 , 有时起布施助人、恭敬师长的善心;有时又耽溺享乐、瞋暴不仁 。贪瞋痴三毒炽燃 , 善恶业夹杂 , 因此在天道享完一期福报后 , 恶业成熟现前 , 便堕到三涂恶道受苦;或恶报受尽、善业成熟后 , 便升天享天福 , 不断因业力的系缚受生 , 而得种种苦乐境界 。
洞悉了轮回实相的佛陀随即说道:“众生造业 , 在五浊恶世中常受苦果 , 若能了解到一切的执着都是苦的根源 , 愿意舍弃一切 , 出家修无欲梵行 , 观察事物生、住、异、灭的无常真相 , 便能舍离执着、降伏烦恼魔军 , 得离六道轮回之苦!”
于是在大梵天王的劝请下 , 佛陀开始说法度众 , 所说的真理如同不断前行的车轮 , 承载着众生由苦难的六道轮回中 , 到达清净解脱的彼岸 。四十九年行化期间 , 以无上佛智 , 开演种种微妙法理 , 为众生揭示了一条光明大道 , 使无量无边的众生皆能永脱长夜黑暗、离苦得乐 。
【佛经故事之慧眼观六道的佛法修行】省思:人身难得 , 佛法难闻 , 人道苦乐参半最适合修行 。修行人应把握得遇佛法的因缘 , 生起珍重之心 , 精进受持佛陀的教法 , 发愿自利利他 , 不但使自己解脱安乐 , 更使得正法得以久住在世 , 利润群生 。
- 嫦娥奔月是寓言故事吗?
- 华罗庚的故事简短 数学家华罗庚的小故事
-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原版分享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内容
- 石头的典故和故事分享 关于石头的故事有哪些
- 狼和七只小羊睡前故事 狼和七只小山羊的故事
- 屈原的故事端午节来历
- 成语小故事:日薄西山 日薄西山造句子
- 3岁儿童记忆力训练方法
- 吕不韦的故事典故 吕不韦的故事是什么
- 风雨哈佛路故事简介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