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夜晚静谧的美句 静谧的夜晚唯美句子( 三 )


△王和尚读诗:鸥鸟忘机
再回头看下前三联 。首联是早晚概括而写 , 中二联是自有“承接”之妙 , 可独成一体 。这种章法结构不常见 , 诸位需要留意 。前三联抓住夏日典型的场景 , 刻画层次分明 , 初看不觉其妙 , 细思才知丰富 。以上三联即“群动”:各种动物 。晋陶潜《饮酒》诗之七:“日入群动息 , 归鸟趋林鸣 。”
作者看到动物的活动之态 , 用了“独坐” 。独坐 , 即有割裂外物之意 , 看到蝉躲避危险 , 鸥鹭因得食为雀跃 , 这不就是他眼中的人生么?但是作者不为所动 , 独坐泰然观之 , 这就有道家的思想体悟了 。而他 , 只是在夏日消闲 , 内心一片宁静 , 感受到夏日的绵长与情思 。
再回头看这首诗 , 其中的悠然之态 , 闲散之情 , 冷眼旁观的人生态度 , 均在诗中呈现 。而其刻画之细腻 , 捕捉意象之精准 , 也是值得品赏之处 。
S君评:前三联夏日典型景色 , 二联已有作者身影 , 水边最凉 , 可见屋内酷热 , 故寻树阴下荷塘边避暑 。三联上句承句三树 , 下句承句四水 , 雀避蝉 , 鹭捉鱼 , 各自繁忙 , 更显得作者之闲 , 以彼之动衬己之静 , 结句概括主题:闲消夏日长 , 自是羲皇上人 。
△王和尚读诗:夏夜诗人淡泊情怀
03.五月十日 宋·韩淲片月生林白 , 沿流涧亦明 。
幽人方独夜 , 山寺有微行 。
野处偏宜夏 , 贫家不厌晴 。
薰风吹老鬓 , 腐草见飞萤 。
韩淲 , 是南宋诗人 , 韩元吉的儿子 。淲 , 多音字 , (1)biāo水流貌 。(2)hǔ 古同“浒 。韩元吉是辛弃疾隐居时候结交的好友 。韩元吉是南宋著名词人 。韩淲一生淡泊名利 , 专心写诗作文 。
这首诗写夏夜闲行 , 起笔即妙 。五月初十 , 月尚未圆 , 故曰“片月” 。“生”炼字 , 与“海上生明月”同义 。妙在“林白” , 月光照射在树林上 , 颜色发白 , “月生而照林白” 。月光照射之下 , 沿路看到河流也微微发光 。首联写月下之景 , 非常生动形象 , 而其中的宁静和悠然之态也跃然纸上 。
△诗人心情悠然
“幽人方独夜 , 山寺有微行” , 二联有流水对的感觉 。此刻作者一个人享受安闲的夏夜 , 闲来无事 , 就向山寺处漫步 。这联值得留意的是句法 , 如此叙述 , 既有诗的节奏之美 , 也把闲行交代得非常完整 。而“微行”也可以解释为小路 , 夏夜一片安静 , 通向山寺的小路 , 宛转一线 , 犹如白色细带一样 , 这就非常有画面感 。
细推敲“独夜”和“微行” 。独夜 , 一个人独自享受宁静的夜晚 , “微行” , 很有画面感 。仿佛能看到月夜下 , 诗人踽踽独行的样子 , 有悠闲潇洒之态 。“方独夜” , 联系下文可知 , 作者很贫穷 , 此刻喧嚣已经停歇 , 属于自己的夜正在到来 。这个“方”字 , 细读非常有韵味 。
三联从写景和叙述中转入写自己的感悟 。无官无职 , 远处山野 , 这种境况 , 最适合夏夜独行 。作者还自比“贫家” , 贫穷之人 , 不喜欢风疾雨骤 , 而更喜欢晴朗的夜晚 。越是穷人 , 越是禁不住风雨的侵袭 , 这一句写得有些悲伤 , 也有些刺痛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