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战胜别人,算有力量;能战胜自己,才是真强 。
知足的人富有 。
攻克己身、顺道而行的人有志气 。
持守本相、不失不离的人可以长久 。
肉身虽死、生命活著的人才叫长生 。
【老子·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
【翻译】:
大道弥漫,无所不在,周流左右 。万物都是籍著他生的,他不自夸自诩 。大功都是由他而来的,他不彰明昭著 。他爱抚滋养万物,却不以主宰自居,看起来微不足道的样子 。当万物都依附归向他时,他 仍然不以主宰自居,这样,他的名份可就大了 。由于他从始至终不自以为大,这就成就了他的伟大 。
【老子·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天下往 。往而不害,安平泰 。
乐与饵,过客止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
【翻译】:
秉持大道之象者,普天下都前往归向他 。普天下都归向他,也不会互相妨害,反而得享安息、平安、太平 。
人间的美乐佳宴,使匆匆过客们沉溺不前 。大道出口成为话语,平淡无味,看起来不起眼,听起来不入耳,用起来却受益无穷 。
【老子·第三十六章】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 。是谓微明 。
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翻译】:
要收敛的,必先张驰一下 。要削弱的,必先加强一下 。要废弃的,必先兴起一会儿 。要夺取的,必先让与一点儿 。这是微妙的亮光 。
柔弱的胜于刚强的 。鱼不能离开水(而上岸),国家的主权和势能也无法(离开道)向人展示清楚 。
【老子·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
【翻译】:
道,通常看起来无所作为的样子,实际上没有一件事物不是他成就的 。王侯若能持守他,就一任万物自己变化 。变化中有私欲发作,我便用那无以名状的本原来镇住 。在这个无以名状的本原里,欲望将 断绝 。欲望断绝,人心平静了,天下自然便安稳了 。
【老子·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故去彼取此 。
【翻译】:
道德高尚的人,不必以道德诫命来自律,因为他内心自有道德 。道德低下的人,需要恪守道德诫命,因为他内心没有道德 。
道德高尚的人是无为的,其道德不是刻意为了实现什么 。道德低下的人是在追求道德,其 道德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 。
有大仁爱的人,是在追求仁爱,却不是刻意实现某种目的 。有大正义的人,是在追求正 义,而且其正义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 。
有大礼法的人,是在追求礼法,却没有人响应,就抡起胳膊去强迫人了 。
所以,丧失了大道,这才强调道德;丧失了道德,这才强调仁爱;丧失了仁爱,这才强调 正义;丧失了正义,这才强调礼法 。所谓礼法,不过表明了忠信的浅薄缺乏,其实是祸乱的端倪了 。
- 礼记学记原文及翻译注释 礼记学记原文及翻译
- 枫桥夜泊的诗意及注释 枫桥夜泊古诗翻译及赏析
- 论语为政篇读后感 论语为政篇原文及翻译
- 立春新晴翻译及赏析 立春古诗杜甫翻译
- 孔子拜师故事的内容简介 孔子拜师的故事及启示
- 兰亭序原文及译文 兰亭序全文内容
- 春夜洛城闻笛注释翻译 春夜洛城闻笛翻译全文
- 给男闺蜜的备注
- 氨基酸奶粉、深度水解蛋白奶粉、适度水解蛋白奶粉的区别及用途?
- 雅马哈125所有车型价格 雅马哈125所有车型及价格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