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到了:屈原为什么要投江呢,心里面有怎样的一种难受?( 三 )


从文献记载来看,最早将屈原和端午节联系起来的,是南北朝时南梁吴均的志怪小说《续齐谐记》,此时屈原已去世750年以上,从唐人欧阳询转抄《风俗通》(东汉末年应劭著)的佚文可见,也许东汉灵帝时端午民俗中已有屈原的影子,但这也是屈原身后400多年的事了 。虽许多端午习俗与屈原无关,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
用几句《离骚》诗证明其忠君兴国、爱国爱民而不改初心至直死不屈的精神意志!如下: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阽余身而危死兮,览余初其犹未悔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虽不周于今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依彭咸之所居 。
难受倒是谈不上,端午节吃粽子只不过是一个风俗习惯而已,不过也有人说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总之有很多版本屈原的死,不管怎样我们还是要纪念屈原的,因为屈原是一个好人,一个值得我们纪念的好人 。

端午节到了:屈原为什么要投江呢,心里面有怎样的一种难受?

文章插图

感谢邀请!
端午佳节又要到了,提起端午节,不得不说的一个人就是屈原,是他给我们带来了端午节这些个风俗,那他是为何投泪罗江呢?
屈原投江的原因是当时他心怀爱国之志,犯颜进谏被朝中佞臣诬陷,导致自己一个贵族公子遭到流放,当时走到了泊罗江心情极度压抑,正好看到了自己的国家正在被秦国攻打,知道楚国已经逃不掉灭亡的灾难,愤怒之下跳江自尽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遭受长期放逐,行吟于沅湘泽畔,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于是‘ 怀石自投汨罗江以死’ “ 。


端午节到了:屈原为什么要投江呢,心里面有怎样的一种难受?

文章插图

到了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他抱着一块大石头,跳到汨罗江里自杀了 。附近的庄稼人,得到这个信儿,都划着小船去救屈原 。可是一片汪洋大水,哪儿有屈原的影儿 。大伙儿在汨罗江上捞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屈原的尸体 。渔父很难受,他对着江面,把竹筒子里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献给屈原的 。到了第二年五月初五那一天,当地的百姓想起这是屈原投江一周年的日子,又划了船把竹筒子盛了米撒到水里去祭祀他 。后来,他们又把盛着米饭的竹筒子改为粽子,划小船改为赛龙船 。这种纪念屈原的活动渐渐成为一种风俗 。人们把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称为端午节,据说就是这样来的 。
【端午节到了:屈原为什么要投江呢,心里面有怎样的一种难受?】不管怎么样,感谢屈原先生给我们带来了美食粽子,也感谢屈原先生给我们带来了三天假期!

端午节到了:屈原为什么要投江呢,心里面有怎样的一种难受?

文章插图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