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当天真的挺忙的,一早起来就开始准备当天所需要的食材,改洗的洗,改切的切,改过油的过油 。中午一家人上祖坟祭祖,这个环结最重要,这应该是全中国人都会做的吧 。祭祖以后贴春联包水饺,我们家要包两种馅的一荤一素 。接下来就是一家人吃饭啦 。吃完饭再包年初一的水饺,而我就准备年夜饭的菜肴,总之挺忙活 。
除夕那天基本就哪也不去了,然后就在家准备晚上要吃的年夜饭,比平时吃的好,然后8点多一边看春晚,一边包饺子,然后聊天,打扑克,斗地主什么的,差不多12点的时候放花,放炮,煮饺子,吃完了接着玩,有的家里玩通宵;初一早上起来先给家里人拜年,然后接着吃(哈哈),有的家初一这天就开始了挨家挨户的亲戚串门拜年,收压岁钱什么的,还有庙会基本从初一开到初十,可以去逛庙会,还有拜佛烧香什么的,我们家这边基本上就这样 。
放鞭炮,而且要在12点放,代表新的一年开始会是红红火火,鞭炮要是特大号的;吃汤圆,代表新的一年会是圆圆满满;吃年夜饭,新年吃饭,必有炒青菜,说吃了代表“亲亲热热”;必吃豆芽菜,因黄豆芽形似“如意”;每餐必食鱼头,但不能吃光,代表“吃剩有鱼(余)” 。
1、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
2、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 。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
【过年当天都做什么?】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
3、拜年
现代社会通行的贺年卡在中国古代已经实行 。早在宋代,皇亲贵族士大夫的家族与亲族之间已使用专门拜年的贺年片,叫做“名刺”或“名贴” 。它是把梅花笺纸裁成约二寸宽、三寸长的卡片,上面写上自己的姓名、地址 。各家门上粘一红纸袋,称为“门簿”,其上写着主人姓名,用以接收名刺(名贴) 。拜者投名刺(名贴)于门簿,即表示拜年,其意义与现代贺年卡一样 。
4、贴春联
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是有史为证的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 。“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
5、窗花与“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剪纸在中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
- 野生黑枸杞的作用?
- 吃什么最减肥呢?
- 职场上人际关系有时候真的很心累,大家都是怎么应对的?
- 找好喝水时间点 让你轻松“喝水都会瘦”
- 大学生面试都需要注意什么啊?
- 怎么就能有效催奶?
- 大家都琢磨一下怎么消除安全隐患,避免事故,都有什么好办法?
- 让你一天吃6顿都不发胖!
- 12月13日凌晨,为啥淘宝京东这些老牌电商都变成黑白的了?
- 神舟十三号什么时候发射?宇航员都有谁?在空中停留多长时间?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